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欧洲中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将杭州称为“行在”,并首次向欧洲介绍了这座“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欧洲人根据马可·波罗的叙述,认为“行在”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欧洲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掀起了全球化浪潮后,很快来到了中国沿海。但他们所面对的是明代中国,而不是马可·波罗所介绍的元代中国。在新旧知识混淆的背景下,欧洲学者们开始把马可·波罗所说的行在认定为明代的首都北京,行在城的地理位置就这样北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孔图吉的《行在考述》,就是最早进行这种认定的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塞维利亚哥伦布图书馆中,保存着一本哥伦布写过批注的《马可·波罗游记》。新的研究表明,哥伦布是在1497年之后才获得这本《马可·波罗游记》的,因此,这本《马可·波罗游记》与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无关。在1492年首航美洲之前,哥伦布只是通过其他著作以及地图等资料,间接地了解到《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些内容。虽然哥伦布在发现美洲之前没有直接阅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原书,但他知道《马可·波罗游记》中讲到过的“刺桐”“行在”“契丹”“日本国”等东亚地名,并于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后,不断地寻找这些地方。这一事实不仅反映了《马可·波罗游记》对哥伦布的间接影响,而且还说明,东亚元素是引发欧洲人进行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