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神韵辨     
王士祯为清初诗坛领袖,吴陈琰评其诗说:“先生兼总众有,不名一家,而摄其大凡则要在神韵。”(《蚕尾续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云:“士祯论诗,主于神韵。”(卷一九六《渔洋诗话》提要)王士祯虽主神韵,却没对神韵这一概念作过明晰的阐述。人们对王士祯之所谓神韵的传统解释是“风神韵致”。不过,“风神韵致”四个字并非比“神韵”两个字好懂,所以这种以古解古,等于同义反复,并不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妹。颜色类相似,手瓜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面这首题为《上山采蘼芜》的短诗,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收录了它,并作注说:“这是写女子  相似文献   
3.
由明入清,诗论方向发生了重大转折。正统的五七言诗的衰落至明代已更加明显,各家都在为它寻找前进的道路。前后七子的复古流为摹拟。明后期文学解放思潮的理论家们,则否定一切传统的规范,直以市井民歌为学习的榜样。但对五七言诗的一切传统规范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作为正统封建文学的五七言诗本身的否定。这是诗歌前进的路,却不是正统五七言诗前进的路。如果历史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他们的道路或许能够为中国诗歌史开辟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那只能是新诗体的兴起的历史阶段.而不会是正统五七言诗的复兴的历史阶段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