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对于古希腊以来的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效应,以及后来西方文学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对我国目前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中"文学教育"的衰颓有所反思,并对我国各大学目前进行的通识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诗歌作为摹仿自然的媒介,其媒介功用意义经历了柏拉图的阐释后,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提升和系统化。在柏拉图的诗学思想中,诗歌作为摹仿自然媒介的功用表现在:诗作和技艺的不相干、现象与本质的分离、感性和理性的脱节、个别与一般的不一致、神祇和道德的不协调。柏拉图媒介诗学不可通约性的一面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一一调解,达到和谐一致:摹仿个别只是手段,揭示普遍规律才是目的;摹仿的对象是现象,反映的却是现象的本质;媒介诗学的功用表现在生活中的偶然与必然的可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在中国,最早对诗歌的定义是传达志的媒介,孔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综述,体现了诗歌是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和社会环境的外驱力互动的过程,无需摹仿环节,是自我导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且自我、主体、心灵在仁礼的同一性的预设中相辅相成。中西诗学的起源及其媒介作用有其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