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广东省提出了粤东西北地区"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发展口号。"绿色广东"战略实施必然要求广大农村、山区的积极参与,农村实现"绿色发展"不是简单地"治理污染",更是要实现农村、农民的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是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和评述了社会人类学家雷蒙德·弗斯及其著作《人文类型》,指出了他在社会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文类型》一书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并对弗斯未能纠正发展其主张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3.
郑少雄 《社会》2018,38(2):84-110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讨论了阿来的四部长篇小说《格萨尔王》、《瞻对》、《尘埃落定》及《空山》(系列)。文章认为,康区历史上的空间感发生过重要转型,即从古代的四方四国模式收缩为晚期帝国及近现代时期的汉藏二元模式,再到当代的一元模式。与此相伴随,康区的时间也经历了不断规训的过程,即从循环的宗教时间转变为中原王朝的政治时间,再到现代线性时间。在上述转型之外,这些作品也分别暗含了空间里的中介与时间上的超越等另类时空发展模式。这一过程及结果既是康区的经验事实,也是历史叙事的功效。阿来的情感体验和文学追求是自下而上的,而其史观却相反。本文也考察了阿来这样的少数民族精英在建构关于本族群的文学化历史叙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自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提出"藏彝走廊"学术概念,至今已经30年了.①但是"藏彝走廊"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术研究区域和理论探讨对象,并进而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界讨论的热点,只是近几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人员认为,大约一千五百至两千年前,景颇人从其老家康藏高原南迁至今天上缅甸江心坡一带,后又逐渐向西、向南等方向迁移,他们迁徙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为了逃离寒冷的气候条件,到南方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军事的(早期是为买了躲避秦始皇的兼并战争,后期则可能是替清王朝征战出力,留居到达的地方)、政治的(摆脱本族群内部的"拉事"仇杀活动,或是想成为山官而不得的部分贵族阶级成员啸聚人马,另立山头)等等.由于所至之处汉、傣特别是傣族势力的强大(这里主要指的是在云南德宏地区),他们只好作为被统治民族居住在生态条件较差的山头.他们实行的是一套被称为"古姆萨"的世袭山官统治制度,社会被划分为官种(贵族)、百姓、奴隶三个阶级.由于山官(贵族)阶级的剥削和压迫,19世纪上半页,江心坡一带(后波及云南德宏地区)的百姓联合一部分奴隶发起了推翻山官统治的"古姆朗"起义,从而建立起了无等级、无特权、无剥削的"古姆朗"制度.①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类学家威廉姆斯(Dee Mack Williams)的《长城之外:中国内蒙古草原的环境、认同和发展》①(本文简称为《长城之外》)共有九章,可以相对粗略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关于土地退化的话语,包括当代国家和西方知识界关于土地退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和对策的表述;第二部分以详尽的民族志材料为基础,着重探讨当代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内蒙古实施草原围封、禁牧政策带来的自然和社会景观的变化,以及景观象征主义与族群身份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指出,生态问题固然客观存在,但需要警惕的是,在当代中国和西方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环境危机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权力和文明中心对边缘群体进行社会支配和文化改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