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史学研究会理事,太平天国研究会副会长苏双碧同志路过武汉时,应我院历史系和学报编辑部的邀请,于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我院作史学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当前史学理论研究动态,并就有关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在介绍太平天国研究动态时,他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亡,分析了太平天国首义诸王的思想、地位、功过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苏轼谪居黄州时,作《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时传为词坛佳作,但也有人认为:“鸿雁未尝栖宿树枝,惟在苇丛间,此亦语病也。”南宋胡元任对此颇持异议,他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强调意之所至,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按科学事实看,鸿雁足趾间有蹼,确是只能栖于平地,不能栖于树上。当代也有人根据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对苏轼的形神观,至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重主观美、重神似而忽视形似;一种认为他重神似,也重形似,重主观也重客观。前名显然是一种误会,后者更接近苏轼真貌,但忽视了苏轼在艺术批评上拘泥于形似的局限。这局限主要表现在苏轼文论中的“理”上。苏轼“理”的内容,主要指事物客观规律。在理论批评上,苏轼十分重视“理”的掌握和表现,强调“循物之理”,以“理”作为衡量艺术真实性的重要标准,这是值得肯定的,其中也不乏丰富的内容和精辟的见解。不过,艺术的“循物之理”,是有所取弃的。它要循的是艺术所要表现的事物本质规律的真实,不是自然主义地去遵循。苏轼的“理”,正有一切循乎自然的自然主义色彩,对艺术所应表现的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不属艺术所应表  相似文献   
4.
这首小诗,究竟蕴含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隽永的艺术生命,使得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对此诗的理解,过去就颇多分歧,近几年更众说纷纭。本文拟在评析历来注释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