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济特区要不要发展农业,从特区创办之日起,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特区是以工业为主,农业是辅助性的产业,不必大投入;还有人认为,特区建设虽然需要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从外地调进。由于认识的差异,特区农业长期处在左右徘徊状态。对经济特区来说,农业应放在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推进我国农业实行“两个转变”有重要的意义。一、经济特区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一)经济特区要成为引进农业技术,开展对台经济合作的窗口经济特区的产业结构要以工业为主,这是由经济特区的功能决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4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这个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其特点是什么?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对外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是以农业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各地区,各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少,范围也很狭小,社会基本上是处于封闭状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具有国际性。封建社会那种国家之间隔绝的屏障,已经被摧毁,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选择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要正确地选择发展模式,必须正确地认识区情,即特区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并深入地研究它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经济特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厦门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入手,探讨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一、厦门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分析厦门特区与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比较,有许多共同点,但厦门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创办厦门经济特区,翌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十年来,厦门经济特区究竟走了一条怎样的路子?今后要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认真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利于我们增强信心,明确方向,迎接新的挑战. 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特点事物有共性也有个性,我国五个经济特区有其共同点,也有区别。与其他四个经济特区比较,厦门特区有如下的特点。 (一)、从基础建设起步深圳和珠海利用毗邻港沃的地理优势,在特区创办的初期,先发展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以便积累资金和学习管理经验,为发展工业创造条件;汕头则利用潮汕平原农业发达的优势,先  相似文献   
5.
厦门经济特区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郭哲民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和生产资料等主要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配置比例和相互关系。产业布局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因此,产业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各产业部门能否协调发展及其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