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第二届"经济伦理与生态伦理高端对话会"6月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  相似文献   
2.
金富平 《河北学刊》2014,(3):175-178
"天人合一"是否具有生态意义这个问题之所以在学术界争论不休,其关键即在于"天人合一"的概念始终不能被衡定。所以,只要"天人合一"的确切内涵能够被厘定,这场争论所陷入的困境就将迎刃而解。回到具体的思想史语境,"天人合一"的确切内涵只能被界定为"天人一体",即仁者对天地万物休戚与共、息息相通的情感体认。而似是而非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表述诸如"天人相类"、"天人和谐"在"天人合一"的确切内涵的衡定下,将各归其所,再也无法混淆乱真。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对生态危机的研究主要在两种关系维度上展开,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生态伦理学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其困境在于思想观念与行动的脱节;生态社会主义局限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其困境在于它所提出的方略、措施与实践的脱节。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在于这些理论都忽略了人与自己的关系维度。从人与自己的关系看,正是人们无法消减自身的欲望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阻碍了亲和环境的思想观念及社会制度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和落实。汲取传统儒家的智慧,转换利的动机为义的动机,可以有效消减欲望,从而为救治生态危机找到真正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是儒学的精髓,它向我们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或道德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精神境界和现实行为。这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带来了深刻启示:一方面,实现这一境界,需要以去除私欲为中心的修身的工夫,从而从根本上消减以人类私欲膨胀为肇因的生态危机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实现这一境界,需推仁爱之心于万事万物,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