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与文的一大区别,就在于诗不仅讲究形式美,而且讲究声韵美。中华诗韵,是由祖先留给我们表意的方块字及其优美的“四声”孕育产生的,虽历两千多年而不衰。词是诗的衍生与发展,句式虽打破了原来的四、五、七言格式,但对韵格的讲究却始终未变。相反,由于词源自乐曲的唱词,一字一句必须和音乐相配合,稍有不洽则跑音转意,让人不知所歌者何,因此对声韵的要求也就更严。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望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土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全词几乎句句押韵,这显然是为了演唱的…  相似文献   
2.
写作古体诗词难以回避的一关是入声字。入声字之难用,难在今天的普通话发音已不再使用。好在我们山西这块土地是个“入声字岛”,除运城地区外,其余地区讲话都还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发音。比如“一、七、八、十”这些数字,若以普通话读都是平声,“一、七、八”是阴平,“十”是阳平;但如果用太原或长治的土话读,就都是入声发音。入声字在古体诗词中属于仄声,那么在具体运用时,就不能再作平声字去用了。比如毛泽东的词句,“一枕黄粱再现”,就是把“一”作为仄声来用;李煜的名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一”也同样是仄声。如果按今天的普通…  相似文献   
3.
三叔走了。三叔是在北京出席一个重要会议期间,突发脑溢血而阖然去世的。 噩耗从电波中传来,已是1994年正月初二,三叔谢世已经十天了。当时,我正在书房里赶写一篇文章,电话铃响,妻先拿起了耳机。只有几秒钟,妻的痛哭声已经向我飞来。我冲入客厅,接过听筒,是姑姑从广州打来的。她低沉地复述一遍:你三叔去世了。我只感到头脑里嗡地一声,立即恸哭失声。 三叔名叫原树勋,是妻的亲叔叔,今年66岁了。早几年他就说“到站了,我也该离休了。”可组织上就是不批准。他的职务不高——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兼武警总队政委,但他的职责却很重要——负责国内外重要宾客的接待警卫。  相似文献   
4.
词始于唐而盛于宋,是中华诗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它打破了传承数代的五、七言诗的固定格式,与音乐相结合,不仅形式千变万化,可小令,可复调,可尽意铺排;而且它的句式结构,也可长可短,由作者设定。由于词最初是配合音乐而产生,它的声韵和谐之美,便成为一大特色。从而使宋词在艺术品格上,成为继唐诗之后,立起的又一丰碑。  相似文献   
5.
学习填词,事先购读一些有关诗词格律的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对词律词格一无所知的人,拿起笔来就可以填写。问题是,有的人不知晓诗词格律还好,一经研读,这规矩那讲究的一时搞不明白,反倒被吓得不敢动笔了。这时候,我以为大可不必等到把所有的规矩都弄清楚了再去填写,而应该是结合实践,一点一滴地去破解、认知那些规矩,这样才可能由“必然王国”逐步走进“自由王国”。古人所立规矩从何而来?无非从实践中来。那么,要破解它,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践。就好比游泳,重要的是下水,到水里去摸索规律,寻找窍门。否则,你就是读懂了所有讲游…  相似文献   
6.
前年冬天,我省著名画家钱骥俊先生入选名人录,急需名章、闲章各一枚,请我捉刀。因为是邻桌共室的同事,我便不揣浅陋,欣然从命。两方印章既毕,犹余兴未尽,遂又习刀若干枚,不料竟一发而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