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组织培育公民权利意识的西方经验模式为破解我国变迁社会农民工权利意识低水平发展的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中西方组织环境的巨大差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化进程。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在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化怎样影响农民工权利意识的生产与再生产,而提高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应对社会的组织化提出了何种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综合性学科、边缘性学科的涌现,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现象,在期刊文献载体中是比较突出的。期刊是一种连续出版物,其分类不能一次完成,由此形成了期刊的特殊性。期刊内容广泛复杂,时效性、连续性及综合性很强,与图书有很大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讲,期刊比图书分类的难度更大些。因此期刊应有独立、统一的分类法,以适应期刊发展的需要。《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对期刊分类法的统一规范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类目设置及组配的应用上都比较拘谨,笔者结合中文期刊分类的特点,对《中图法期刊分类表》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期刊经过分类,某一类相同属性的刊物,便得到相同的类号(分类号)。同类期刊不是一种刊物,而是一类刊物。这类刊物在分类排架时,都具有相同的类号,无法确定其排架次序。为了顺利进行排架、查检、出纳流通以及清点期刊等工作,对于同类期刊中的每种刊物给予一个恰当的固定号码标记,这个号码标记称之为刊次号。在分类排架及分类目录组织中,都要求对同类期刊的再区分,而刊次号是使同类刊物个别化区分的一种号码标记,其作  相似文献   
4.
聚焦于规划师主导社区营造遭遇的居民配合式参与困境,研究发现配合式参与产生于居民参与的有限性和私利性。有限性:由于社区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双重限制,因此参与的主体是居委会组织的积极分子群体。居委会针对具体的项目还会排除掉利益相关者。私利性:最终参与其中的积极分子主要为获得社会报酬,仅仅将参与当作完成行政任务。配合式参与会带来规划实施受阻等诸多问题,需要区分空间项目类型分别应对。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总结台湾地区进行社会建设的阶段性内容、特征及问题,以为大陆目前的实践提供诸如培育中产阶级与经济组织,主导社区营造和社会组织发展,逐步推进全民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等经验借鉴以及行政性的社会建设难以推动社区自组织形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等教训警示.  相似文献   
6.
北京社会空间分化与隔离:基于社会阶层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对北京社会阶层的区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化为明显的中心、半边缘和边缘3个地带.从地区(街道、乡镇)尺度看,边缘地带的乡镇是底层社会空间,城区、城乡结合部和郊区的卫星城地区(街道、乡镇)都是阶层混居的社会空间,社会隔离表现为封闭的住宅小区与周边棚户区及老旧住宅并存的总体混居与局部隔离的形态;而城乡之间的社会隔离远远大于都市区内部的社会隔离.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功能区和街乡尺度分析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发现北京还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个圈层梯度分布的同心圆格局,在空间分化上表现为阶层分隔与互嵌的马赛克状。研究认为,应该大幅度改革居住证制度以吸纳社会精英、推动社会下层聚居区的绅士化、率先统一城乡经济社会体制、调整超级街乡行政区划,从而优化北京社会阶层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阿琳 《社会》2020,40(1):25-44
本文采用社会学干预的研究方法,在北京大栅栏的院落空间调整中讨论了公共空间的含义与公共重建的问题。与西方将公共空间作为具有政治或社会意义的公共生活不同,大栅栏的居民从所有权出发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国家财产,又在使用中逐渐侵占并瓜分了这些在管理上被忽视的国家空间。这既是住房等公共服务欠缺的结果,也被历史形成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所建构,公共空间因此充满了各类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的互动。本文将介绍两个强干预的社会行动案例,它们分别以“孵育社会生活”和“划分公私边界”为思路进行院落空间调整实验,但前者失败,后者成功。结论部分对此进行反思并指出,公共重建需要调整空间中的国家与个人关系,并建立公共空间使用的规则。  相似文献   
9.
开展农民工培训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培训工作是应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之前展开,还是在转移之后展开,是把重点放在农村,还是放在城市?实际上,要使农民工培训取得现实成效,还应本着城乡一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城乡两种教育资源,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出发,讨论“规划脱节”现象——现实的空间建设未达成规划的目标或不符合规划的内容。研究认为,规划并不是单一地指向空间的实施,它还能打造景观社会,即生产全社会对于未来发展与增长的共识;打造景观社会能够使城市开发顺利进行,但也容易造成空间开发与规划内容的相互分离。以B镇的个案为例,阐述政府、开发商等行动者利用规划的时空特性生产新城意象和制造景观社会。新城景观带来了村民对于增长的欲望、塑造了他们的城市化观念和区域意识,进而激发其对城市空间的投资和消费。对规划作为城市开发的技术工具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