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与瞿秋白分属“五四的一代”和“大革命的一代”,他们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经历;在现代中国“革命”路径的选择中,鲁迅一生坚守文化批判和思想革命的入世向度,瞿秋白则由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并为之献身;作为现代中国的两位杰出人物,鲁迅和瞿秋白的主体世界具有勃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特性,表现出“战士”气质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以各自的入世方式承负沉重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2.
《文明小史》文本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并连和勾连的方式连缀故事(组),其叙事时空操作表现为同一背景时间中的空间位移,体现出社会全景式小说建构的艺术企图,具有民族叙事特质。小说官、民、洋人的人物结构隐含文明与落后对峙、交杂的叙述意义,表达着李伯元对近代中国社会情状与走势的主体认知和整体概括。李氏叙述显示其对本土与外洋关系的某种智性辨析和判断,体现出一种智性民族主义立场,属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谱系。  相似文献   
3.
192 8年梁实秋与郁达夫的“卢梭之争” ,涉及到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处境这一重大论题。双方对卢梭的不同评价代表了中国文化内部对卢梭及西方浪漫主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即儒学主流文化的否定性批判和贫士文化的肯定性接受 ;卢梭和西方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尴尬处境是由中国文化的独特内在构成所决定的 ,郁达夫所代表的肯定性接受体现着时代的呼  相似文献   
4.
有关蚂蚁生活和习性的日常经验,以及有关"蚁艺"的民间知识,在作者的内在世界遇合、交融,生长出一种深挚的情意感知,它是最初的创作灵感,也成为文本的诗意之源。作者特殊情意感知的艺术化合与想象,生成超越日常经验—知识的文学叙述。其特殊情意感知在构思及创作过程中持续生长与深化,最终积淀为文本的叙述境界。《最后的蚁王》的叙述境界包括:1.历史追念与生命感伤。个人故事、家族故事及"蚁艺"故事,合构为庞阔的历史内容,具备历史感知与生命感知的情意蕴涵。2.精神气节与民族操守。作者刻意将蚁与人、"蚁艺"与人品作叙述类比,特意伸张与彰表坚韧、崇高的精神气节;且将"蚁艺"与人品置放于中国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与表现,就此将精神气节与民族操守建构起内在的叙事关联,着意张扬恢弘的民族情怀。  相似文献   
5.
卢梭思想对郁达夫的影响虽多有论者涉及却难脱浮泛、肤浅之弊,其因在于缺乏对文本的深邃研析。本文以《沉沦》为艺术个案,挖掘小说的隐在结构,并追索决定这一隐在结构的卢梭思想资源。由文本形式的特殊性而探究其思想渊源,是本文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从克劳狄斯到麦克白陆克寒对比莎士比亚笔下的克劳狄斯和麦克白两个形象,是一件饶有意趣的事。他们同为“盗国窃位的扒手,从架子上偷下那顶珍贵的王冠,塞在自己的腰包里”,[1]两者的行为虽有细节的差异,但在性质上却全然一致;然而,几百年来,人们对克劳狄斯,无...  相似文献   
7.
1933年 4月郁达夫举家迁杭出于家庭、政治和其本人精神意趣三重原因 ,它是郁氏在遭受左右夹击的政治窘境中被迫进行的政治规避 ,同时更是其主动的文化选择———选择隐逸。这一选择具有合乎郁氏情性逻辑的必然性 ,也表现出中西隐逸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合流 ,体现着中西交融的新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李伯元小说及鲁迅对之的经典评说至今仍被误读,对李氏小说精神的探询是对其小说本质的认知.李氏小说书写为其报刊实践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写作的特性.李氏小说既受市场规约,也受创作主体规约,表现出书写者的"游戏态度".李氏小说书写的"游戏态度"内涵复杂,具有浅性叙事、精神隐痛、戏谑风格等叙述要素,而其"游戏笔墨"也透显庄重的民族叙事特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在当代中国语文—文学课程体系中实际处于出场却又被悬置的境地,其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实践机制与读图时代的文化背景。将被悬置的文学经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到实处,实为迫切问题。文本细读的实践原则表述着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的心理亲近与行为接近,实则是读者与文本及作者三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对话,也是促成文学经典进入当代世界与当代心灵的必由之路,它具有中华本土的悠远传统,古典诗话、词话及小说评点均为典范。对话性课堂实践取代独白型课题模式,创设宽松而合理的课堂对话情境,让不同的个性化认知形成意见交锋与交流,是文学经典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对话性模式,是文学经典教学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苏俄行旅依时间之维的叙述展开,形成<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表层叙述结构;此间包含作者心理之维的叙述展开,即:瞿氏精神漂泊-探寻的心灵历程.<饿><赤>两著是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叙述个例,交汇着启蒙思想与革命意识,前者向后者微妙渐变呈显瞿氏由启蒙走向革命的精神过渡,也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由"启蒙现代性"认同向"革命现代性"认同转化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