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呈现出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转向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态势.本文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新颖独到的构思,论述了环境伦理学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自然价值论的基本思想,阐明了这一转向的主要标志、理论基础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哲学之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为必要和可能;科学实践是为了认识自然而去改造自然的活动,而技术实践是为了改造自然而去认识自然的活动;无论是科学实践,还是技术实践,都涉及关于实在、形而上学信念、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方法、规律与规则、发现与发明、事实与价值、理论与解释、检验与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化,即形成科学技术认识的动态过程和发展;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人的实践形态由现实实践向虚拟实践的拓展,科学技术认识模式从现实性向虚拟性的转换,使得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发展成为描述性认识和建构性、虚拟性认识的互补、互渗、互进的过程,把人类的科学技术认识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管理学、法学、工程技术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揭示了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科学界的杰出精英;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而鲜活的思想资料,阐释了作为科学精英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造就出来的这一极具魅力的主题;旨在为我国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可资借鉴与比较的范例,唤起国人对培养和造就此类人才的理念、模式与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 拥有较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获奖成果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获奖者做出获奖研究工作的所在国家”为标准,通过统计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高度集中于美、英、德、法等主要创新型国家;分析这些创新型国家所具有的以原始性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独特而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拥有培养和造就科学精英的世界一流大学、强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开放、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基本内涵,揭示了作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精英进行获奖研究工作的创新机制、社会支持系统;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向创造型国家迈进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分析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巨大差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一问题作了独到的解析,深入揭示了造成中国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之差距的主要原因。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踏实、切实地解决好每一个问题,中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将不会是一个梦,中国也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惟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 ,它能够推广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并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主义不仅推进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 ,而且造成了其他研究领域移植、借鉴自然科学方法 ,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它的“统一科学”的思想 ,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汇流发展的趋势。但它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 ,把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规范人文、社会科学 ,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用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加以补充和调节 ,实现两种文化的并协共进 ,是对科学主义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论关系表现了人类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的不同特征,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表征着人类科学活动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的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则构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共同根基."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或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科学哲学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现代科学家倡导的新自然哲学的考察与分析,揭示了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的本质联系,论述了科学哲学研究与自然哲学探索相结合的基本思想,预示了未来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哲学的复兴之密切关联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是城市治理单元的“末梢”,加强社区韧性建设是关系城市社区安全稳定、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和提升社区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当前城市社区存在空间韧性不足、经济韧性不强、治理韧性不顺、信息韧性不畅、组织韧性不力等问题,对此,城市社区应强化社区顶层规划以提升空间韧性,畅通社区内部微循环以提升经济韧性,推进社区共建共治以提升治理韧性,推进数据信息系统集成以提升信息韧性,注重多元参与以提升组织韧性等方面的策略,系统提升城市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多宇宙论”这一自然哲学理论 ,描绘了包括“我们的宇宙”在内的诸多宇宙的科学图景。一与多、部分与整体、可能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等哲学范畴 ,激发人们有关人类能否认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其他宇宙 ,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等问题的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