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88年12月1日至5日,由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青年理论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代表们围绕“历史文化与现代化”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国国内形成了新的利益关系体系,但原有利益空间的基本结构依然存在,国家、基层和民众仍为国内利益空间中的三大结构。作为社会存在,这三大利益结构之间的差异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因此,在抗战役政推行中,三大利益结构之间始终存在利益博弈,产生了众多复杂的纠纷,内耗了抗战力量。但此类博弈在本质上主要属于具有自在性的社会问题,必须从社会问题的视角加以讨论,才有可能逼近其真相,认识其存在与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中国经济发生了一次由通货膨胀到市场疲软的剧烈波动。国家为稳定物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经过努力 ,迅速扭转了物价长期上涨的局面。紧接着又出现了全国性的市场疲软和经济萧条 ,表现为商品滞销 ,物价大幅度下降 ,工商业开工不足 ,失业人数上涨 ,为了治理经济疲软 ,政府采取了因应措施 ,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这次经济的涨落起伏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中 ,可总结出许多今天还可借鉴的经验教训。本文从这些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办好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学术期刊中心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点及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功能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度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报编辑部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专题形式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策略,在建党时期萌芽后,经过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仍然在我国统一和建设大业中起着重大作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策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原则,又在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中经历了一个合符逻辑的发展进程。本文试图对大革命时期我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策略的利弊得失作一历史的回顾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以便进一步展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策略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6.
论陶行知以新教育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在对新教育的探讨和实践中 ,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思想。他的认识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性的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现代化观念 ,实际上已较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惯和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实现现代转型的理论。同时他在当时的条件下努力探索通过教育推进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他的一生事业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十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邓潘"彭县起义"是西南解放乃至全国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70多年来,亲历者和学术界对其历史意义已作出众多有价值的评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彭县起义"对人民解放军打破蒋介石建立"陆上基地"计划及夺取川西会战胜利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彭县起义"在军事上打破蒋介石固守西南作战部署的意义有限,但起义造成了重大政治影响,引发了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潮,对四川,特别是成都地区未经大战而迅速实现政权易手发挥了重大作用。"彭县起义"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8.
"五卅"运动中,各界人士为解决沪案提出了"废除"和"修改"不平等条约两种主张。在社会人士的意向中,这两种主张在方法上有差异,却并不存在根本对立。在临时执行政府提出"修约照会"后,国民党对之提出了尖锐批判,把"废约""修约"作为"革命"与"反革命","爱国"与"卖国"两种政策根本对立起来。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对立只是双方政治上对抗的表现,在具体处理沪案、当下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上,国民党、共产党和社会人士均认可由执政府依据国际法通过外交途径达成目标,"废约""修约"并不存在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1922年发表的《造国论》尽管只是对当时革命目的提出的一家之说,但创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却是近代先进国人对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共同诉求。从数十年的论争看,近代先进国人的确都抓住了创建现代民主国的关键——法治。近代中国,从清末预备立宪起就开启了创建法治国家的运动,变法失败后,维新群体的立宪活动、辛亥革命、捍卫共和斗争、国民革命运动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政等,虽然具体内容差异极大,但均行进在创建民主法治国的轨道上,且无论理论论争或实际追寻都未找到可通之途。创造民主法治新国问题仍就留存在近代史上。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素爱和平并自古以天下大同为崇高理想的古老民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就开始形成了在现代意义上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思想。无论从主观上看,还是从客观作用上看,中国率先反抗强敌,坚持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却又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这是中国精神,同时也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广泛认同的精神,是人类未来永远需要发扬光大的精神。由于现代战争已经进入核武器时代,如果再试图以武力改变世界格局,结局很大可能是没有胜利的人类完全毁灭。因此,在当今世界,中国抗日战争及整个历史发展所留下的追求人类和平共处的精神遗产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国家是否愿意接受这种精神遗产,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而且关系到人类的存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