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曜  马岚 《江苏统计》2002,(4):15-17
目前,可持续发展思潮遍及全球 ,它带给企业的既有发展机遇与启示 ,又有风险与挑战。本文在回顾我国原有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将宏观经济评价中可持续原则引入微观企业统计 ,提出我国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服务规模的增长 ,正确核算金融产业的产出规模变得越来越重要。1993年SNA在理论上提出了“参考利率”作为核算金融业产出的核心概念 ,但在实际运用中 ,这种办法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本文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SNA的这些局限性做了进一步探讨 ,提出运用参考利率核算金融产出的初步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抽样误差理论而言,非抽样误差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差距,且至今尚未形成严密的体系.文章将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结合考察,集中分析了分层抽样的误差问题.首先对忽略非抽样误差单纯研究抽样误差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然后定义了"抽样框效率"这一中心概念,最后从理论上寻求一种利用样本信息来揭示抽样框效率状态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贯彻于实践,给出了分层抽样框效率的强、弱、无三个标准,分别用于支持保留、修改、放弃原抽样框的三种决策,从而形成了完整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彭念一  陈曜 《统计研究》2004,21(4):35-5
在现代经济中,税收除了作为财政筹资渠道和私人部门对公共服务的购买渠道以外,也是国家调节微观经济行为的有效手段.环境税制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环境目标、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强化环境保护行为而采取的税收措施的总和.1987年"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使环境税成为理论热点,而且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付诸实践,但环境税制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抽样误差理论而言 ,非抽样误差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差距 ,且至今尚未形成严密的体系。文章将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结合考察 ,集中分析了分层抽样的误差问题。首先对忽略非抽样误差单纯研究抽样误差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 ,然后定义了“抽样框效率”这一中心概念 ,最后从理论上寻求一种利用样本信息来揭示抽样框效率状态的原则 ,并将这些原则贯彻于实践 ,给出了分层抽样框效率的强、弱、无三个标准 ,分别用于支持保留、修改、放弃原抽样框的三种决策 ,从而形成了完整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曜  马岚 《上海统计》2002,(4):36-38
自克林顿提出“新经济”以后,全球似乎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时代,众多企业争相跻身其中,的确也有不少企业因此“火”了。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暴富”神话中,与其说新经济本身令人神往,还不如说微软、思科、新浪、搜狐等顶级企业更加魅力四射。但是随着NASDAQ的退烧,新经济的魅力也在渐渐消退。可见,所谓的新经济还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至少还不能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以及运行规则等方面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后现代经济模式。不管整个“新经济”,还是个别“高成长”企业或“概念”股票,它们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最值得怀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分层抽样设计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念一  陈曜 《统计研究》2001,18(3):51-54
 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的现象总体的信息,当总体内部差异比较大时,应首先对总体个单位按有关指标加以分层,然后再从各层中按随机原则抽选一定单位构成样本。分层可以大大提高抽样推断的精度,降低工作量和成本,所以实际工作中分层抽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样本分配是分层抽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样本分配的因素主要有:各层方差、各层样本单位数、调查成本等,其中调查成本是与实际工作有密切影响的因素。当存在多个项目场合中调查成本与调查精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实际工作中的多目标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彭念一  陈曜  李丽 《统计研究》2002,19(12):59-62
一、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作为统计学基本方法的指标体系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对经济学科、社会学科、教育学科、管理学科等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成为定量化研究标准化方法之一。我们这里称之为“层次型评价模型”。图1展示了一个由两个评价层次构成的“层次评价树”模型 :被评价对象 (目标层 )评价方面二评价方面一1 11 2指标集一1 32 12 2指标集二2 3评价方面三 (准则层 )3 13 2指标集三3 3(指标层 )图 1 层次评价模型如图 1,在指标体系构建时 ,将某一评价对象分解为若干个评价方面 (准则 ) ,并把这种逐层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