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上半叶,瑞典社民党制定了三个计划经济政策的党纲。1920年党纲规定了国有化取向的计划经济政策,1932年党纲大幅度修改了1920年党纲的国有化的计划经济政策,实行私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政策,赢得了长期执政地位。1944年党纲系统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的理念,在社民党领导下建成福利国家。瑞典计划经济政策实践,表明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福利国家不是资产阶级的恩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物质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博雅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查理曼文艺复兴",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才开始进行博雅教育,中世纪的博雅教育,指的是"七艺",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和音乐,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三大知识部类。11—13世纪,欧洲出现世界第一批大学,本科生入学,首先学习基本的七艺知识,待掌握后,进一步学习四门高深知识领域,即博雅教育、神学、法学和医学,博雅教育是神学、法学和医学的知识基础。在校生只有完成博雅教育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才能接着学习神学、法学和医学专业。中世纪晚期,随着市民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韦尔杰里奥"托古改制",把博雅教育引向经世致用,用自己拟造的古希腊四艺———文学、体育、音乐和绘画,取代中世纪七艺,成为新生的市民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图,西方世界兴起以援助导向保障为内涵的福利国家社会建设.该报告以消灭贫困为基本目标,基于六条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全民的六大类划分,实施援助导向的全方位社会保障,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4.
1861年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后,村社替代地主作为沙皇政权对于农民进行统治的基层建制,随之兴起了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利用村社这种农业社会主义形式去超越工业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的思潮与运动.19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粹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特质,做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5.
陈界 《北方论丛》2004,(4):108-112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6.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中,他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虽是儒家的一个学派,但在批判地继承了儒家孔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某些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荀子思想的形成,是有当时历史原因的。战国时期,封建的生产方式已基本确立,封建国家已形成。由于生产和科学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方面,能力有了进步,尤其是天道观念的没落,使人们对社会和人际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荀子的社会观念,就是这个时期社会观一种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取向 ,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的新态势 ,科学观察 ,准确判断 ,及时地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为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条件下,瑞典社会民主党领袖汉森提出了"人民之家"思想,并通过议会道路上台执政,逐渐形成了全民就业、全民养老金、全民医疗保险、全民免费教育等全覆盖的福利国家的瑞典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未填平阶级鸿沟,也未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还造成了工作与创业激情的缺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