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分为三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哲学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学术界对一分为三理论的研究在争议不断的过程中逐步展开。经过以庞朴、雷正良和周德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的深入研究,一分为三理论影响日益广泛并在诸多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可是也还存在一分为三理论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德义先生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一分为三”方法论,并运用“一分为三”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既是人生修炼,又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力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哲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军林教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一书,从传播学话语理论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研究角度新颖,论证系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庞朴发现“三”是中国文化的密码,并追溯其源头和阐释其涵义;他运用密码“三”开中国文化宝库之锁,提出 “三”即“尚中”,“尚中”即“和”之观点;他运用开了锁的中国文化宝藏反证密码“三”之存在,形成了其研究中国文化的思想方法理论体系。庞朴有关中国文化密码“三”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在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中,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逐步形成关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出现过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和全盘西化两种极端现象,其根源都是缺乏文化自信,既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建设又影响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对中华民 族文化充满自信,并从历史和现实依据以及方法论等方面论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处理传统与当代以及中外文化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文化观,从而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蔡锷出身于贫寒的农村家庭,年少即深切感受民众疾苦,早年立志救国救民,确立了“为国家不为权利”的初心。他顺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发动和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和领导反袁护国战争,阻止了近代中国历史倒退,“再造共和”。蔡锷用一生践行初心,并为之贡献了人生最为宝贵的生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回顾蔡锷坚守初心的人生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经历了起步、物质文化传播、制度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传播、民族化等五个阶段,凸显了文化即传播、循序渐进、民族化、时代化等基本规律,引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历史的帷幕是由于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而拉开的,此后的一百余年,中华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整个国家处于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统~的状况。在内忧外患之时,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有“再造共和”之誉的蔡愕、近代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都把“国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其中特别是蔡愕对“国权”问题的论述最为充分,从而形成了以近代爱国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朴素国权理论观点。二十世纪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在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力倡国权,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