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6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提出要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建设先进文化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强化和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创业奉献精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江泽民关于“精神教育”的理念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的权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件,其中关于反和平演变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思想上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估价阶级斗争的状况,认清和平演变构成现实的威胁,这是抵御和平演变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悖论可以划分为逻辑学范畴上的悖论和认识论范畴上的悖论两大基本类型。逻辑悖论实际上是认识悖论在形式逻辑上的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的有关论述中,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形成悖论的形式逻辑原因,而且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立场出发指出不断化解悖论的实践路径,从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悖论观。马克思悖论观对当代社会人的解放思想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历史辩证法的新篇章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晚年写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充满了历史辩证法的深刻思想,其中强调发挥社会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化和补充。一、阐述了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实现于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可是资产阶级学者保尔·巴尔特歪曲、攻击唯物史观只承认经济因素的唯一决定历史过程的因素,把人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1~12日,由国际儒商学会、扬州市政府、扬州大学、.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长三角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儒商大会高层学术论坛在扬州大学举办。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原商业部部长、国际儒商学会顾问胡平,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原证监会主席周道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原江苏省副省长、政协副主席吴瑞林,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李仁,国际儒商学会会长、广州暨南大学教授潘亚敦应邀出席。扬州市市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走对内和谐和对外和平有机统一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精神,是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打造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国主流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宇观层面——和谐世界、宏观层面——和谐地区、中观层面——和谐社会、微观层面——和谐组织、渺观层面——和谐个体这五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层面的系统构建。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