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清代台湾寺庙具有不同于内陆的特殊的社会功用,即移民的自治中心、官府发布示谕的场所、戍台士兵的公馆。随着台湾社会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寺庙功用的特殊性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年第一辑发表了朱纪敦同志《隆武遇害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文章认为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在隆武二年清军攻闽时并未遇害,在汀州被俘后押至福州杀害的是假隆武,真隆武潜逃至粤东平远,以五指山为据点,继续抗清。该杂志总第九辑又发表朱纪敦同志《再辨隆武入粤》(以下简称《再辨》)一文,进一步论证隆武入粤抗清。细读二文,觉得所论甚难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民间的神祇信仰完全继承了大陆,尤其是闽粤两省民间神祗信仰的传统。二省的神祗随着移民漂流过海,进入台湾,并在民间广为传播。台湾的守护神信仰也源于闽粤,但由于其特殊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其民间的守护神信仰比内陆更广泛,在早期的移民中,几乎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本文拟就台湾民间守护神信仰的形态、成因及各神的庙宇统计诸问题作一探讨。守护神信仰的三种形态估计在两宋之时,闽南民间的神祗即已传入台湾。此时“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祗想必也随着漳泉百姓跨海入台。至明朝末年,台湾已建有供奉福建神祗的宫庙。迨至台湾归清,闽粤百姓视台湾为利窟,“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供  相似文献   
4.
抗清是黄道周末年的重要活动,也是今人评论黄道周的主要方面。有的论者誉之过高。笔者拟以几点粗浅之见就教于方家。一、其抗清态度并非积极黄道周于天启二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天启、崇祯两朝,他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掌修国史、考试、辅导太子等事。此时,明朝与清朝(后金)在辽东争战激烈,清(后金)兵曾多次攻进边墙,骚扰明朝的京畿、山东地区。如果说,这时的黄道周没有提出什么抗清主张和进行任何的抗清活动,却不宜加责。因为这时的抗清属于边事,不是他的职责范围。  相似文献   
5.
满洲贵族入关之初,实行了一整套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激起了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使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进入康熙时代,随着清王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矛盾大为缓和,全国的局势渐趋稳定。但是,这时孤悬海外的台湾郑氏集团,却仍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并时时骚扰大陆沿海。台湾的归背,对于海峡两岸的社会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台湾归清前后,海峡两岸的社会、经济状况来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