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环境,离不开美好的环境给他带来的强大的吸引力.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进一步认识到:美的环境,不仅仅对学生的智力,更对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级是一个最基本的施教单位.如果一个班级逐渐成为一个奋发上进、团结一心的班级集  相似文献   
2.
搀,就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现在的学生普遍学得比较死,不善于灵活变化,不懂得如何去自己获得知识,而希望老师多讲一些,他们多记一些,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搀一搀”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如何学习的“金钥匙”。这里的“搀”,应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去办。因为,习惯不是轻易能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则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方法,是读书的基本路子,定法则无,常法则有,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做到善于读书。  相似文献   
3.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非常激动人心的通讯,它真实、生动地报道了发生在一九六○年二月的“山西平陆事件”.这篇文章,始终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使读者随着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进程而忧虑、焦灼、激动、兴奋、狂喜.作品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呢?诚然,“平陆事件”本身是相当激动人心的,但如果对这个事件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人和事不加选择地泛泛报导或不精心地加以组织,是不能产生如此感人的力量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与作者精心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