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 ,产生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奴隶社会时期有闲阶层的产生 ,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既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又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还具备了一定出游动机的旅游者群体 ,旅游活动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时期的宰相制度,是在唐玄宗时期建立的宰相独断制的基础上演变的,其演变方向,主要有二:一是皇权通过健全宰相内部互相制约的功能,主要是建立了延英殿议政制度,来避免相权太重的弊病,二是主要在宦官系统中建立对行政系统直接干预和控制的枢密使制度,来达到控御相权的目的。结果是使得中晚唐时期的相权日益陷入不健全和不完整的境地,导致中央政府统治权威的丧失和国力的日渐衰颓。  相似文献   
3.
六朝地方官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统治时期的南方地区,地方官制呈现出十分混乱的状况。这一时期的地方长官,不仅掌管民政,还多兼军职,开设军府,形成了军民长官制;地方机构和行政区划也变动不定,导致辖区混乱、吏职增加,职责不清,难于管理;地方长官又多贪狼饿虎之辈,只会搜括民脂民膏,造成吏治的极端败坏;行事、典签又插手攘权,使得政出多门,效率极为低下。本文根据众多史料及今人所认,从机构设置、官员配备及地方监察等方面,对混乱的六朝地方官制,做一大体整理,述论如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行风俗。从旅行的行装、费用的筹集、行神和祭祀、饯别和赠别、食宿等各个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局部畸型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城市中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市场体系,各有分工的专业市场出现,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市场管理体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此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谒者,与尚书、御史等官一样,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官职,它对维护两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对加强皇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隋各代(北周除外)都承袭这一官号,而其职稍有变通,至唐则以中书省的通事舍人代之。东汉时,尚书台、御史台和谒者台被合称为三台。但是,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了尚书、御史在两汉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而对谒者这样一个同样重要的官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来讨论它。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率尔操觚,拟对谒者这一官职加以初步的探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诸位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1872—1911年的《申报》中钩稽出反映晚清上海城市娱乐的资料,从中探讨上海人的娱乐生活特征,将之归结为俗尚奢靡、追新慕异、中西杂糅三个方面,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从社会生活层面对中国城市近代化历程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钱与婚姻紧密结合而孕育形成的财婚风气,使严格古板的传统婚姻礼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人们在婚礼中开始追求热烈、欢快的情感体验,铺张浪费、热闹欢快从此成为传统婚俗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建立后,沿用隋制,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关。每一政令的下达,都必须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见解、观点也难免人各有异,相互间“日有争论,纷纭不绝”,①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以致贻误事机。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这一制度,要而言之,就是众宰相在门下省政事堂共同商讨军国大事,消除分岐,统一意见,而后上奏取旨、颁下执行的制度。政事堂创设于何时,史料记载含混互异,因而学者们意见也有分岐。归纳起来,大体有两说:一说政  相似文献   
10.
唐代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就是众宰相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军国大事,消除分歧,统一意见,而后上奏取旨,颁下执行的制度。本文即是讨论这一制度在贞观年间创设之后,是如何走向完善,又是如何遭到破坏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的完善草创于贞观朝的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在高宗年间渐趋完备。我们可从下面两方面的论述得到证明。1、“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的确立贞观十七年,晋王李治立为皇太子,太宗“诏以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傅、肖踽为太保,李世勣为詹事?r、世勣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惺槊畔氯纷源耸肌!敝惺榱睢⑹讨泄俳兹?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也”。不管是官阶低于还是高于三品者者均要加带此名号。如高宗时黄门侍郎(即门下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爽并同三品,原官皆仅正四品,肖瑀官太子太保,乃从一品,李勣为太子詹事,乃正三品,都必须加带同三品的名号,方才可以预政事堂议。这个名号的特点在于:不仅低级官员多了一个入相途径,而且许多经验丰富的老臣也能当个名副其实的顾问,在国事上继续发挥补益作用。贞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