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与想象 ——中国古代易装文化的嬗变与文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易装文化都以女扮男装为主流,中国古代易装文化非常丰富,又有不同于欧洲的特点。历史上的妇女易装个案与战争、民族融合及科举制度密切相关。至明清时代,添加了反叛礼教和市民文化的色彩,又有遗民、边缘文人“女性化”心态的作用,加上文学上闺秀传统及才女“文人化”的形成,文学易装题材的创作达到高峰,尤以女作家所创作的叙事作品表现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而显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现象形态上都可以划分为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及各种亚文化。所谓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伦理、政治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的总和。如中国的儒教文化就是一种主流文化。亚文化或次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亚文化有很多类型:有以地域性为特征的亚文化,加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等;有以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为特征的亚文化,如上大夫文人文化、市民文化、农民文化等;有以学派或家教教派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3.
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清时代女作家群崛起 ,叙事采用韵文体小说 (弹词 )的形式 ,创作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字的宏篇巨制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弹词小说作为唯一以女性为主体 (具备创作者和阅读受众两个层面 )的独特叙事文本 ,女作家的种种写作心态 :迷醉墨香、寻觅知音之愉悦 ,表诉女性受压抑苦闷不平之声音 ,对男女平等、人格独立自由发展的渴望之寄托 ,都与当时渐变的文化风景、才女的人文世界发生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民间戏曲、说唱艺术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形式,无论从其演唱及流传的范围看,还是从其形式及内容的风洛看,都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同是梆子戏,就有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西梆子、陕西梆子等,而仅在山西一省,又可细分为中路梆子(晋剧)、蒲州梆子(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四大梆子戏;同是唱大鼓,也有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等,同属于滑稽型曲艺,北方的相声与上海的独角戏、四川的谐剧风格迥异。至于民间小戏中的二人台、二夹弦、碗碗腔、哈哈腔、眉户剧、柳子戏等等,更是呈现出一派气象万…  相似文献   
5.
邂逅风流:唐代小说《游仙窟》的世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代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播的角度,重新审读唐代小说《游仙窟》,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与十娘间以诗歌酬唱为手段互相试探、暗示、追逐过程的论述,反映出小说作者对男女两性之间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恋爱理想的向往和对儒家礼法的蔑视,得出小说《游仙窟》具有以表现青春、爱情和娱乐为中心的世俗化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的弹词研究--兼论清代女作家弹词的文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文学理论把弹词看做“旧小说”之一体 ,强调弹词的社会作用以及它与妇女的关系。“五四”以来俗文学家在弹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但在文体定位上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至今未能解决。本文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以及读者期待这三方面把清代女作家创作的弹词与弹词原始体 (或演唱体 )区分开来。女作家弹词是清代闺秀才女以韵文文体虚构想象故事的长篇叙事作品 ,可用“弹词小说”或“韵文体小说”指涉这一文类 ,应视为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特殊体裁。又因为它是中国惟一以女性为主体(具备创作文本和阅读受众两个层面 )的独特叙事文体 ,所以这类文本具备了小说史与女性文学的双重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鲍震培 《阅江学刊》2011,3(6):100-106
明清两代才女文化与我国南方女性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明清时期尤其清代以后,女性文学的主体发生重大改变,才女由名妓传统转向闺秀传统,呈现多元化和群体性的特点。才女作家的弹词体小说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读者及其主旨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女性文学叙事传统,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多言”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之禁忌。此种礼教社会语境下,女子被认为当以沉默为美德,逞口舌之利的“言说”会给婚姻带来不利,因而女性的自我表达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塑造了市井家庭日常生活中一个聪明能干却因“快嘴”多言、反抗礼教而被休离的新嫁娘李翠莲,成为泼辣女性典型形象之滥觞,言说着的女性主体由此构成了此类形象的特征。其后又有许多历时性跨文本如宝卷、弹词、白话小说、现代小说、戏曲、曲艺等,以变形、转型、反转、重组与新生等不同的衍变方式,丰富着李翠莲形象的文学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孔子是否为《春秋》作者的问题存有争议。笔者依据现有史料试图通过逻辑推论的方法证明孔子确为其作者。文王之后,其子武王与周公分别继承“君”位与“师”位。孔子认为“师”,而非“君”才是“天命”的承接者。基于此,自视斯文在兹的孔子受命而作《春秋》,经此“僭越”完成了对传统“德行—政权”二元结构的改造,一个“德行—人格”的新结构于是诞生。在孔子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辨析“师”与“臣”的身份差异,强调了“师”高于“君”的地位。同时,他将孔子推上了无可无不可的“圣之时者”的高位,以彰显其作《春秋》的历史意义。通过圣化孔子,孟子建立起一个超越政权与道德束缚的“最高人格”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