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东亚精神性传统不只儒家一脉,但儒家对东亚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性格的演进,推波助澜而甚力,倒是毋需争议的。所以考量东亚精神性传统,着重从儒家着手,大概不会有错。从20世纪的"五四"开始,儒学就有了"新"(现代)、"旧"(古典)的分野。下迄1970年代,又续有"新新"(第三期)和"新"的区别。现代儒学和古典儒学讲起来是相对而言的,却非别子立宗;新新儒学,虽然是新儒学(Neo-Confucianism)的跨前一步,好像仍要在新儒学的框架内来讲。哲学世界这一桃红柳绿相映成趣的别样意思,殊值细细品味。先来说明,为什么讲"新新儒学"。  相似文献   
2.
<中庸>在近世被视作儒学神秘主义之先声妙啼,其一大依据,盖与"性"在<中庸>之突出的地位关联.以为<庸>无"心"却精言"性",<学>一"性"而放言"心",应已无关乎其时代之"心性"范畴究为成熟或定型的问题,乃大抵系<庸>重架构"内圣系统",而<学>偏经营"外王系统"的意趣呈现."天命之谓性"的注家轨迹,乃系印刻着时代发展之印痕,也跟思想分派缠绕莫名.  相似文献   
3.
有别于宋明理性主义哲学家的内在结构及本质性描述的理,陈亮将“理”直接在总体、整体的意义上发展出“体”的用法.其一结果,就是将“理一分殊”归结为“体一定分”,落实到身、心的结构上来,辄有“身一官异”、“心一取异”之说.在陈亮的心性观念中,系以性为心、以欲为性,性不单不具有理学体系中先验层面的道德本质的意义,同时也显然不是一个绝对特出的概念,它最重要的使命与作用就是在自然与人之间充当一个介质的角色.陈亮所说亦隐含了这样的意思,即“善”层面的道德意识和“恶”层面的情感欲念,不外由“得其正”与“失其正”所促成,不单是两种价值意义的不同判断,而且还是效果意义的截然判分.  相似文献   
4.
《论》《庸》开启的过不及论题,系儒家中庸哲学之一重要部分。其在宋儒得以反响与接应,确有两系之分路:主理的朱子一路,主物的水心一路。遮表之诠,固由佛家因明学所盛讲,其否定与肯定之命题形式,却也符合水心、朱子直面《论》《庸》之情形:朱子将顺的或正的逻辑为取径,吾人是谓表,水心以逆的或负的逻辑为路向,吾人是谓遮。而过不及命题与叶水心人性修养之普罗主义的主张,与责任承担之儒家精英主义的水心、朱子之不同进路的考辨,尤有趣味。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政治形态小说”背叛经典现实主义的模式 ,以“从容”的精神跨度观照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 ,是在“中心化”价值体系逐渐消解这一大背景下较为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普遍潜隐着对政治现代化演进中“被腐蚀”的心理焦虑 ,亦是作家这一特殊知识群落超越“父法”有限默许范畴的一种集体“政治无意识”。它抛却理想化的承诺与转变 ,叙述的情感基本呈平隐凝滞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国内有关印度古代社会的研究撰述并不鲜见,但专注于古印度佛教寺院经济方面的却不多见。症结的关键在于研究资料的缺少。稽查佛教经典,故而成为相关研究中相对的比较可靠的途径。本文认为,寺院经济是佛教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适应环境的需要。寺院经济的规模,与寺院或道场的规模、型制关系密切,不啻是研究寺院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有效路径。文末,就寺院经济来源与内涵做了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