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大致地讲,佛教经济学并没有超出一般生态经济学之命题意蕴,依照经济学可作一般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的区分。佛教部门经济学研究与寺院经济史研究的重点不同,当代佛教这一大部门门类之内以及各细分部门之间与各内部的经济运作情况,具有“三性”,即合法性、合理性与合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先生①之访谈记录。2005年6月,成先生于英国牛津大学巡讲后应邀来华,主讲“新新儒学的意义及其发展”等课题,此文即讲席间请益之得。今略增润,并经成先生于百忙中过目与订正,以飨读者。(一)东西横摄与推陈出新麻桑(以下简称“麻”):儒学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什么叫儒学运动?儒学的意义与儒学运动的关系如之奈何?这些旋绕我们心头很久的大问题,也是正好向成先生请益的。在我的印象里,儒学推扩所面对的当下情势,似有两类见仁见智的判断:一类是圈内人的。李泽厚、杜维明先生都曾在近著中发出“儒们淡泊,于今为甚”的…  相似文献   
3.
麻桑 《河北学刊》2006,26(3):45-49
麻桑(以下简称“麻”):成先生,我感到您对管理与伦理关系的研究,好像依然同您对周易哲学的独特理解有关。这从您的《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一书中也看得出来。您把注重职能、技能、效能的Taylor、Fayol概念的现代管理学,做了易学、玄学与道德学高度的提升。我们也发现,在您的哲学著述系列中,都是把“变(易)”、“创造力”、“耦合性”等范畴提升到很高的层面来讲的。请问这些范畴之间有什么关联,它们与古典儒家传统中以功夫论、境界论为重要特征的人生哲学有何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水心别集>卷三"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虽表明了叶适早年于义利方面的基本思想轮廓,其涵义却不如他晚年所言之"成利致义"命题清晰.本文认为,"利"范畴实质是一个"义""害"并存的双义结构.同样对于"利",程朱理学相对而言就"害"的方面发现较多,并在义-利-害的范畴链接中以义为根本性前提,而实质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义本学统;叶适则尽力凸显"利"范畴中义的蕴涵,宗旨却不是侧重"义",而是侧重"利",借重义利之辨来加强其整个事功学说的理论完备性,从而自觉地完成了明显有别于理学的功利儒家伦理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