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风格论──兼论普通风格论黄炳辉唐人风格论比起西方和中国唐以前风格论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古代风格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唐人风格论,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格论有重大意义。一、国外风格学鸟瞰和风格涵义的界定风格既是古代文艺家讨论的课题,也是现代文...  相似文献   
2.
李贽生活在晚明嘉靖、万历时期,由于出现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包括文艺观念在内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出现微弱的新因素,这种新的观念形态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畸变的怪胎,令人骇心瞠目,李贽的“童心说”可以说是这种新文艺观的集束的激光,放射出类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唐诗的研究,不论宏观的把握或微观的探胜,越来越引向深入。总结历代对唐诗的评判,构拟唐诗学发展的轨迹,不但可以窥视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而且有助于建立崭新的唐诗学。唐宋对唐诗的评判,著帙繁富,众说纷纭,本文难以囊括无遗。现只就点滴管见,或就粗略轮廓,或就某些有影响的诗话,略加浅说,罅漏在所难免,冀方家读者正之。  相似文献   
4.
次山文开子厚先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桐城古文家吴汝纶在《桐城先生全书》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渺芳洁,亦能自成境趣”。此说甚妥,但未及详细评述。本文拟探讨子厚山水游记渊源于元结,披露二者之关系,昭显二者之异同,并浅说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人创作论     
唐人创作论黄炳辉唐人对创作有许多论述。可惜在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很少谈到唐人创作论。严格地说,风格论也应该包括在创作论之中,由于唐人在这方面论述也很多,故另有专文讨论。创作论应讨论以下几个方面:创作动因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6.
高棅是明初洪武时期的闽籍作家,是“闽中十子”之一。《唐诗品汇》,顾名思义,不啻汇粹唐诗精华,比起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撰、郝天挺注《唐涛鼓吹》、杨士宏《唐音》,在体例和标准上,更趋完整和成熟,而且在品评唐诗,建立唐诗学的理论框架上,更显出理论的系统化和独特性来。这本书,开了明代诗必盛唐,前后七子格调说的先声,实是力矫南宋至金、元重视诗律、诗法、句法等变化的偏窄研究狭路,为恢复古道古风鸣锣开道。《唐诗品汇》在明代乃至清  相似文献   
7.
唐诗选,肇自唐始,历代不衰,但是王夫之《唐诗评选》,比起他的前代和当代这类众多的唐诗选,在突出“评”的特点上,对唐诗诗体的源流嬗变,对唐诗的风神体调与诗三百,汉魏诗,特别是南北朝诗的历史联系,对重要诗人诗作的评判,尤其对唐诗存在着的艺术美学的诸品性,有着许多的新的发掘,提出许多新的创见.因此,《唐诗评选》对唐诗学的发展是较有明显贡献的理论著作,值得我们重视,不能以一般唐诗选等闲视之。唐诗诗体的正本清流《唐诗评选》共四卷。以诗体分,一卷收乐府歌行,包括七言和杂言,二卷收五古,三卷收五  相似文献   
8.
周邦彥是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者,这在我国词坛上有人谈过。但是,至于如何继承和发展,至今却未有人作过全面的探索研究。因此,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作试探性的探讨。 清人戈载曾经说过:“清真之词……最为词家之正宗。”何为词家正宗?王易曾作过这样的解释:“自来为词者皆目之为艳科,以为绸缪宛转,绮罗香泽,乃词之正  相似文献   
9.
论永明声律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明声律说,对唐代近体诗格律的定型,无疑地起着发轫和奠基的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说,永明声律说,不单纯是音韵学、古典文论的问题,也是诗歌史的问题。本文拟从上述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就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俾能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艺观念的独异性,固然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找到产生这种独异性的温床;也能从古远的文艺观念中,找到原型胚胎。重视文艺的真实性和美感功能,提倡文艺本体论,或偏重文艺的社会功能,提倡文艺道德观,不久以前,还成为中西文艺观的泾渭分界。探索上古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诗学》和我国上古诗学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文艺观分野之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