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问题的提出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但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壮族人民口头语用壮语,书面语用汉语。因此,给本民族小学生中学生学习语文带来较大的困难。难就难在学第二种语言,口语与书面不一致。在师资、设备、智力、主观努力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壮族小孩从小学读到中学,一般都比汉族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才可能学到同等的知识量。壮族农村小孩没有受过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生认识字的过程是:O→汉字→字音字义→壮音壮义→汉义→汉字的形音义。孩子们容易遗忘,学了课文的汉字以后,  相似文献   
2.
古汉字“牡”,从牛从土,许慎说土声,段玉载及近人说士声,古音莫厚切(今读mǔ),“牡”字的三个音读蕴含着壮语的性文化:“牡”字的土音,义为畜父以阳器去戳畜母的阴器;“牡”字的士音为畜父用阳器推进畜母的阴器;“牡”字的莫厚切音为畜父的阳器扎入畜母的阴器。土、士、莫厚切三个音读是以“畜父”的本能为内涵的物质处壳,“畜父”的本能是土、士、莫厚切的共内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