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胡适、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的个性解放思想及其比较研究黎山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潮,是一种进步思潮。在这一思潮中,存在马克思主义、革命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三种个性解放思想。这三种个性解放思想有其共同点,这就是对于封建文化的批判,特别是对于封建道德的批判。这...  相似文献   
3.
两年多来,我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如何,值得审视。实践中具有哪些积极意义,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成功经验,提出立法完善意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艺创作中的“自我表现”问题,许多同志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但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没有遵守同一律,因而影响了讨论的深入。本文试就“自我表现”的不同逻辑范畴,谈一些看法。一从艺术的反映方式来看,所谓“自我表现”就是偏重于主观的抒发,偏重于内心世界的直接坦露,而这和偏重于客观描写的“再现”是不同的。于是就有了“表现”和“再现”孰为优劣之争。表现派说,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文艺应该立足于内在世界的表  相似文献   
5.
姚峣 《管理科学文摘》2010,(22):286-286
当今社会是“眼球经济时代”,好的电视节目包装对于电视节目的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富震撼力的画面和音效能先行引起观众注意,甚至给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为此,本文就如何使电视频道包装脱颖而出提出了一点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艺创作中的“自我表现”问题,许多同志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但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没有遵守同一律,因而影响了讨论的深入。本文试就“自我表现”的不同逻辑范畴,谈一些看法。一从艺术的反映方式来看,所谓“自我表现”就是偏重于主观的抒发,偏重于内心世界的直接坦露,而这和偏重于客观描写的“再现”是不同的。于是就有了“表现”和“再现”孰为优劣之争。表现派说,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文艺应该立足于内在世界的表  相似文献   
7.
刘纲纪是我国自成一派的著名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60年代初已具雏形特征,近十年来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成为实践派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就他美学思想的几个方面,作一粗略的述评。一美的起源美,从何而来?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解决,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无法实现的。刘纲纪认为,人类的劳动(即物质生产实践),既是解决物质需要的功利活动,又是在对自然有意识有目的改造中显现主体创造性的自由活动。前者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后者创造了劳动产品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正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年代,还是在春意盎然的今天,“五四”以来的中国史,既可说是一部群众的觉醒史,也可说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正是英雄人物和广大群众的长期奋斗,才使历史的蹙眉绽开了胜利的笑靥,民族的血泪化为了东方的霞霓。我们的英雄人物,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骨干、支柱和桥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推动了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早在半个世纪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就提出了文艺应该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要求。一九五五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又说:“这里又有一个陈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五四”至今的文学,可作多种角度的观照,多种参照的描述,但我以为任何一种观照和描述,都不能无视人的完全解放的根本性质。换言之,“五四”以来的文学,就是人的完全解放(当然,这是作为过程,作为趋向而展开的)的文学。下面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自我及其表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自我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二、自我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三、创作是从自我出发和从生活出发的统一。文中谬误之处,望得到指正。一有些同志认为自我是主观的,因此自我表现便只是表现主观的东西,而与客观生活相绝缘。其实,这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对自我的理解。在费希特看来,自我是一种纯粹精神的东西,并且是一切事物的无条件的最先出发点,整个现实世界都是从这个自我中逻辑地推演出来的。这就是自我创造非我即主观创造客观的公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费希特对自我作了唯心主义的理解,就轻率地否定自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