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深圳政策咨询类智库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着资源分散、综合实力不强、民间智库发展滞后、管理体制陈旧、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所以为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半官方和民间智库,完善政府决策咨询体系、建立智库联盟、创新自身建设,加大与国外知识智库交流合作等。  相似文献   
2.
考虑现实条件下交通网络的不确定性状态,提出了从确定型网络到不确定型网络状态下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改变,及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路径选择模型。并将可靠行程时间的路径选择行为纳入到随机交通网络平衡分配模型中,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唯一性。在一个小型测试网络上对模型分配结果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经验相吻合,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万达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重温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感到十分亲切,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生态内因论视阈中的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主流经济学大多没有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至于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只有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把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宗教慈善事业一直处于衰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的批判性阐述,在理解与认识上存在着不全面性.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肯定了宗教有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同基础.在“适应论”的理论指导之下,宗教慈善形成了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同时,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这一当代宗教慈善的重要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2012年,《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为当代宗教在慈善领域服务社会,从而在全社会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中介。当今中国的社会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透明度不足引起的负向社会心理的高度富集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信息透明已经对社会心理的正向转变产生显著影响,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心理,就必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协商渠道,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将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影响社会心理从而影响历史事变。  相似文献   
8.
在转轨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委托代理和内部人控制的两难选择。在本文的分析中,根据在深圳观察到的情况,我们提出公司治理结构要走出两难选择的困境,关键是要重新构造利益主体,形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都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同属政治协商,关系紧密。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是有区别的高度关联,两者的内容有着高度交集。从参与政治协商的主体来看,政协协商的协商主体较之政党协商的主体更广泛;从政治协商的形式来看,两者有原则规定和规范化的区别。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高度关联是通过执政党相关文件的规定和人员的双重任职实现的。应通过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这两种协商的高度关联,带动各种协商渠道的拓宽,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从微观领域探讨了东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本文认为,“东亚管理模式”一方面创造过“东亚奇迹”,另一方面又诱发了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东亚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