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何玉珍  林昆勇 《城市》2015,(2):70-74
芝加哥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是美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著名旅游城市.纵观芝加哥发展历程,其20世纪50年代曾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后经改革管理方式,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多样化城市空间建设和营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有效吸引了优秀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了向全球性文化创意驱动城市的成功转型.客观分析和参考借鉴芝加哥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及动力机制,明晰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步伐,对加速推进我国城市文化朝区域性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共同体”内涵的阐释,总结出“共同体”公共性的固有之意及其表现形式.深化对“共同体”逻辑构成的认知,揭示“命运共同体”国家间具有依存性的应有之意,阐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四个基本层次.在“命运共同体”共性基础上提炼“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特有之义——交融性,赋予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新的内涵.通过坚持和平发展原则、奉行“亲诚惠容”的近邻外交理念以及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新格局,促进中国与东盟形成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知识重建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的从环境中吸收的,而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他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的,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是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的知识。知识是一个过程,是个人操作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特点,把课本中静止、凝固的前人知识成果再创造转化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化静为动,是儿童构建认知,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化静为动可以表现为动手操作构建、知识求联构建、沟通生活构建、克服定势思维、开放情境创新等。下面结合教学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一、动手操作,操作构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从具体操作实物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提供学生操作的机会,主动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动手操作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人的手可以做到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笔者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就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