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国跨入老龄社会10周年和1999国际老年人年10周年,本刊采访了我国老年学和老龄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山鼻祖邬沧萍教授。邬教授在人口学和老年学领域都卓有建树,尤其是后期二十多年的学术活动,直接推动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对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有不同于其他国家老龄社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老而好学”的意义和价值,但只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特别是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老年教育蒸蒸日上的当代,老年人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才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理论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内容、性质、根源、表现形态等方面对老龄问题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必须从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兴衰之道的高度重新认识老龄问题。结论是:30年来中国老龄问题研究的核心议题即应对人口老龄化一以贯之,但研究视角发生了"老年人问题—结构性问题—社会形态—兴衰之道"的转变,反映了不同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取向和理论基础的重要转变,即从问题研究(问题取向)到社会形态研究(理论取向)的转变,从解决问题到建构新的社会形态的转变,但根本上是从应对之术到应对之道术俱进的转变。文章提出,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居盛思衰,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战略安排,确保老龄社会条件下顺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的划时代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主体构成从两分天下向三分天下格局的根本转变,是有人类社会以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现象,应当引起世界各个国家和全球所有公民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老龄问题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各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老龄政策是国家干预人口老龄化过程,调整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矛盾而采取的公共政策的总和。中国老龄政策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长期看,老龄政策的目标应全方位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各项准备,使整个国家平稳度过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平台期。为此,应该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老龄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养老、医疗等各种老龄制度安排以及其他操作性政策等方面构建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全球人口老龄化浪潮中最汹涌的洪峰是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失能老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家。2007年底,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口为1350万,几乎相当于3个挪威的总人口。如果加上生活半自理老年人,大约3500万人,几乎相当于5个瑞士的总人口,已经凸显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老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频繁使用的新词汇。究竟什么是老龄社会,由党俊武撰写的《老龄社会引论》给出了一个创新的回答。现摘登部分观点,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上海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研究和解决上海的老龄问题,可以看成是应对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预演。藉此,多年以来,桂世勋教授立足上海,着眼全国,围绕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就人口问题、老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为国家在人口和老龄问题上的决策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成为当代我国老年学和老龄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梳理桂教授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激励更多中青年学者献身我国老龄问题研究事业,对进一步深化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研究,有一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党俊武 《人口研究》2005,29(6):66-70
文章在提出“社会构架”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之间的关系,认为老龄社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关系的角度来识别人类社会形态的一个新范畴。通过比较青年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及其相对应的社会构架的差异,从形态学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即老龄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体构成,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等方面区别于青年型和成年型两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