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旁征博引,对种种传统训诂学定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着重阐述了黄侃训诂学的定义。从而认为黄侃的训诂学定义实现了观念的更新,摆脱了训诂作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的束缚,特别是既要继承传统训诂的实用性,又要强调应具系统性和理论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黄侃对训诂学的定义,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勾勒出长期作为经学附庸的传统训诂学迂回发展的轨迹,其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表现为:不是简单地以朝代更迭而是通过学科内部"六变"的发展实际划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阶段,揭露传统训诂学"拘、杂、悍、党、肆、琐"等流弊,具有针对性,倡导"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的学风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二者本不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古汉字更具尚形的特点,于是,人们常用“形训”之法,即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的结构去掌握字义,古汉语中单音词居多,掌握了字义往往就等于掌握了词义。《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4.
试论“春秋三传”中的训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的训诂学是基于扫除文献中的语言文字障碍而产生的。于是,人们常把历代对古代文献随文释义的注疏和汇集训诂成果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看作是训诂的全部内容。其实,这种看法很不全面。它忽略了文献撰写者本人在正文中的随文释义,也就是那些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  相似文献   
5.
论训诂与判断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训诂是以扫除文献语言障碍为实用目的的工具性工具,功能为“用语言解释语言”,它与判断句的主要功能有相通之处,因此判断句式经常被用来表述训诂内容。训诂只使用典型的肯定判断句。判断句式不是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6.
刘世俊 《回族研究》2004,(2):154-155
我第一次听人提及“东干语”,迄今已近5 0年了。当我深情地翻阅《中亚东干语研究》清样时,一些往事又不禁浮现于眼前。1 95 6年,那时我还在大学读书,在当年的《新观察》第2 2期上看到一篇题为《太平天国的子孙在苏联成家立业》的文章,作者欧阳惠是我国一个访苏代表团的成员,他在文章中生动地记述了在“大多数社员说的是甘肃口音的中国话”的东干族集体农庄的见闻。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庄员向代表团竟然欢呼“掌柜的来了,欢迎,欢迎”,再有就是一位“祖父是宁夏人”的庄员解释“他们说的中国话有许多都是八十年前的老…  相似文献   
7.
说互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一种利用上下文的互相补充、呼应而使文义完备并取得修辞效果的表达手段。注释家们往往利用“互文”诠释语义,同时也经常兼及修辞效果。所以它一直是训诂学和修辞学共用的术语。从表面上看,互文无非有时出现于单句、有时出现于对句而已,不难掌握。实际上,互文在上下文的呼应、补充上所表现出的类型却相当纷繁,同时,它表现出的省文、铺陈、协调音律等方面的修辞效果也十分丰富。现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说“读破”     
“读破”是训诂学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其意义的转变。例如《古文观止》解释《报任安书》里引的一句谚语就用了读破这种手段:“谚曰:谁为去声为之!孰令平声听之!”第一个“为”注明读去声就有别于后面那个通常读平声的“为”了,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词;将“令”字通常的去声读法,改读为平声意思也由“命令”改为“使”“让”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字的读破可以表明它的词汇意义以及语法意义的变化。借助读破这种训诂手段,象上面引的这句谚语就不难理解出它的“给谁去做,教谁来听”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奴隶们纷纷暴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向奴隶主阶级夺权。整个奴隶制社会濒于瓦解。妄图复辟奴隶制的吹鼓手孟轲,面对这种形势,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散布“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等反动谬论。他还恬不知耻地说什么“小国师大国,就像学生服从老师一样,不要以为是什么耻辱。”这完全是地地道道的投降哲学。孔家店的二老板是这样,历代的反动儒生们也是这样。西汉时,儒生们在匈奴奴隶主贵族政权的骚扰面前,被吓破了胆,他们散布“抗战亡国”、“领土无用”,提出“罢兵休士”、“厚帛结和”的投降主张。北宋的儒徒司马光,对契丹、西夏的入侵,也提出让出土地的谬论。大卖国贼袁世凯投降帝国主义,把出卖祖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明解故上》云:“先民言故,兼故事与故训二者。”这一立论精辟地指出传统的训诂主要包含考史叙事与诠释词语这两大方面。训诂原本是一种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工具性的专门工作,通过“故训”解释词义乃至阐述语法、分析句读、说明修辞、串讲文意,这是人们共同理解的。但是,太炎先生所强调的“故事”,即考史叙事,揭示古代文献写作的具体背景,提供必要的史实故事,则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训诂的对象既然是历代文献,它们就必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离开对背景与史料的掌握,孤立地进行所谓诠释词语,不仅理解肤浅,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