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启迪心智、唤醒国人。无论光绪、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毛泽东,都被这本书打动、激励过。其中孙中山与郑观应为同乡,在思想上视郑观应为名师。  相似文献   
2.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4,7(7):103-107
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广东维新运动的领头人物梁庆桂的研究几为空白。本文从梁庆桂领导粤汉铁路收回自办、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发起和组织地方自治研究社、开创北美洲华侨教育事业等方面勾勒梁庆桂的思想与活动 ,并作出初步分析与评述。由此亦可窥见广东维新派在戊戌运动后的某些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3.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4(7):126-132
广东学术界对鸦片战争后几十年间岭南文化形态是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发掘并考察了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早期存报,对其创办的背景、办报的宗旨、内容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说明这一时段西学在岭南传播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商业的发展,文化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官方封闭的意识阻止不住商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就民间而言,鸦片战争后西学在岭南的传播并未停止,而是潜滋暗长.在经过港、澳输入的西方文化的直接熏陶下,岭南终于成为维新和革命领袖辈出之地.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戊戌变法90周年,由中国史学会、广东史学会等12个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的“戊戌变法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广东省南海县和新会县两地召开。围绕“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这个主题,对中国近代史上这场重大的改革运动及其杰出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改革思想和实践进行了新的评价。一、变法的性质与会代表基本上不再沿用“改良主义”的提法,但在戊戌变法是否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进一步对改良和革命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重新加以认识,比较一致地感到:判断一个政治运动地位的高低,一个政治主张的优劣,不应以是否使用暴力、是否最为激进作为标准,换言之,也就是不能以是改良还是革命作为标准,而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历  相似文献   
5.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3,(6):110-112
《岭南文库》最近又推出一本新作——肖自力撰写的《陈济棠》。作为“南粤王”陈济棠的传记,在此书之前,海峡两岸已先后出版了至少三本。在这种情况下,肖自力的这本书,要做到不依傍前人的路径而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绝非易事。 作者早在10年前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已介入陈济棠研究领域,虽一直很少发表这方面的研究论著,却从未中断过对陈济棠问题的思考。10年的沉潜终于产生这部高质量的、在学术创新上具有成就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最早产生于岭南,主要得力于岭南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然在孙中山的周围还有一大群岭南人,他们与孙中山意气相投,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宣传、讲解和发挥。可以说,“三民主义”并不单单是孙中山一个人的创造,除了孙中山之外,其他的岭南革命分子对“三民主义”的创立也有着不可抹煞的贡献。地处岭南的香港,是反清思想的一个发源地。香港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后,清政府便不能把它的统治力量伸展到这个小岛。许多不甘臣清的岭南人便把这里作为他们暂时脱离清朝统治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7.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刘圣宜实业救国思潮,过去曾为学术界所贬责,认为它救不了国,阻碍了反清民主革命的兴起,是一服有利于维持清朝统治的麻醉剂。近年来,此说已有改变。承认其为中国近代一个进步的社会思潮,恐怕已无疑问。不过,对于此思潮发生、形成的时...  相似文献   
8.
洪仁西学思想的再评价刘圣宜利用西方近代文明以资国政的洪仁,是历史学界公认的改革家和中国近代化的前驱。对其吸收和引进西学的贡献,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讨,并充分肯定。但对其提倡引进西方宗教的主张,则一向非议较多,认为是其学西方的一个误区。笔者认为,洪...  相似文献   
9.
丘逢甲爱国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逢甲(1864—1912)一生四十九年。他的爱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他成年开始,到甲午战后内渡为止,即从1884年到1895年。这时他的爱国思想集中体现为保乡守土的反侵略思想。第二阶段从1896年到1904年。他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兴新学、开民智的教育救国思想。第三阶段是从1905年到1912年。他的爱国思想突破了政治改良的樊篱,赞同、支持反清民主革命。虽然他的爱国思想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却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祖国的富强和统一,并显示了他在爱国主义推动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1):107-108
20 0 0年 9月 ,接到珠海市委宣传部邀请函 ,邀请我于 10月 19— 2 0日参加“《淇澳白石街与鸦片战争》史实考证座谈会” ,与会专家学者有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武汉、广州的研究员、教授共 12人。淇澳岛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屿 ,面积 17 8平方公里 ,人口约为 2 0 0 0人 ,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西侧 ,扼珠江口之咽喉。其东面与香港隔海相望 ,西面是金星门水道。自古以来它就是海上交通和军事战略要地。 2 0世纪 90年代 ,珠海市制订东部发展战略时 ,一个建设“珠海—香港的伶仃洋跨海大桥”的宏伟计划提出 ,使得淇澳岛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