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与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红琴  翁定军 《社会》2013,33(1):136-160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生活境遇在焦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地位(包括客观地位和主观地位)和生活境遇对焦虑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地位低的群体和生活境遇中遭受过不公正对待的人,更易产生焦虑。这些由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导致的焦虑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偏向消极的;在社会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具有焦虑特征的个体增多,焦虑有可能从个体的心理问题转化为社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居:改走简约设计风,室内设计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这样可以少开灯,少用风扇、空调,既省电又健康。使用环保材料装饰,窗户要采用中空玻璃,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还隔绝噪音,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4.
翁定军  华红琴 《社会》2016,36(6):155-179
本研究按照“社会结构性因素→生活层面的心理因素→失意感→行为倾向”这一关系链,以定量研究方式探讨个体的失意感及其对攻击和沉默两种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失意感是影响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的关键因素,结构性因素和生活层面的心理因素是否影响行为倾向,关键在于它们是否会转化为失意感,行为倾向中的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是一对源于“不满”的心理同构体。据此结论,本研究认为,攻击倾向构成了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沉默倾向构成了“社会溃败”的心理基础,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阻碍了人们的向上社会流动,是造成失意感的社会机制。因此,防范攻击倾向和沉默倾向应从消除人们的失意感着手。  相似文献   
5.
华红琴 《社会》2007,27(2):147-147
在整个中国走向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时期,当代青年的地位、价值和对未来的影响力正在转变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力量。社会变迁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在心理和文化层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青年作为整个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层次,往往最先对社会结构中的新元素作出反应,又以一定的文化形式来表现,特别是近年来在消费、时尚、婚恋、亚文化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本文主要检索了近三年来规范型学术刊物中有关青年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诸多学者围绕社会结构转型、文化工业的崛起,特别是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手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背景条件所开展的青少年问题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近年来社会学视角的青少年研究作出综合与述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