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传统城镇化道路不可承受之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演化规律.城镇化,不但反映了人类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飞跃式发展,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迁.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振居民消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一个非合作议价模型,研究了禁止城市国有企业雇用农民工和允许其雇用农民工两种条件下城市职工下岗形成的机制。通过对比证明,一旦放开对于农民工就业的人为限制,工资将降到竞争性劳动市场的水平,在长期趋势下,会减少国企下岗的人数。通常一些城市采取的旨在保护城市劳动力免受外来农民工就业竞争的政策,反而导致了更多的城市下岗职工的存在。本文也证明了中国经济转型期失业的古典模型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地方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索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因,以期对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这一谜题有所助益,对经济发展现实有所启示和借鉴。探讨的方式并不是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理论分析,而是以长三角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这一地区计划经济体制后期以来(1970年代至今)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就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经验实证分析,观察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讨论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揭示政府参与、控制和影响区域发展的方式,并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的理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长三角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和特征.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特定的行政制度下提出的研究命题,它是经济演化和市场发展后的一种状态,不是政府计划和行政创造的结果.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才是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在空间上,产业集聚、城市化等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根据长三角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采取"消极一体化"的政策,而不是"积极一体化"的策略,重点应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促进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特别是政府应彻底退出私人产品生产领域.在公共产品领域,政府的参与也应有严格的限制,可采用政府投资和市场经营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新经济地理学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最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学科的核心思想、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总体政策涵义、缺陷或未来发展的难点.前四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魅力.对这些方面从总体上总结并评述的主要观点有: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是导致经济活动集聚的关键,广义上的贸易自由度变化在其中起决定作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体系提供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理论框架,使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空间经济学初具雏形;循环累积因果机制适用于解释各种空间层面的经济集聚现象或相邻区域的演变分化;区域经济政策总体上终究只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权衡,把握区域经济总体效率与不同区域相对公平之间的度是关键;新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难点在于更全面、彻底地考虑空间维度,使模型的假定条件更接近现实并能更多地反映社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公司收购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股东将公司资产的日常管理与决策权委托给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形成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某项活动。在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者,但代理人并不总是按委托人最佳利益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