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何确定美学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当今美学界共同关注的。我以为总的说来,美学不以丰厚的物质内容取胜,而以充实的人文含量见长,它并不直接产生物质性的经济效益,而是以人为中介而参与生活、介入现实的,它必须紧紧扭住人这一中介环节,为人的情感生活、文化素质、价值体系、精神旨趣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全社会提供符合经济建设需要,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理想目标和精神动力,并从而推动当前的经济大潮。具体地说,美学以人为中介而与当前经济建设形成的关联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学与人格境界的提升。商品经济的发达并不必然导致人性的沉沦,但是商品交易、利害算计和金钱关系有其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的问世,将普通大众争取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和发言权的诉求变成了现实,标志着文化权力的转换,但同时也引发了公信力不强、可信度低迷等遭人诟病之处。人们要通过自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必须采用同一个表达系统,形成一套通用的"信码"。信码—编码—解码,构成了网络话语的完整程序,只有建立在信码基础上的网络话语才是有意义的。然而"信码"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符号学的概念,它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文化信码是由诸多文化因素共同搭建的一个平台,它具有人类学的意义,它是未完成的、无限开放的,它是变与不变的统一。自媒体不仅必须恪守语言信码,而且必须恪守种种文化信码,才能有效地运作,也才能行之有效地确立自媒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而推动自媒体不断得到提升、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发表高见,并以此为"唐风汉韵"再献上几份"锦绣斑斓"。当代文艺学已经不满足于"李白杜甫司马长卷",但在这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时代,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我们所重构的礼义春秋能够和世界接轨。"重新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不但意味着我们应该有"走为麒麟飞为鸾"的自由心态,而且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有"秋风谬掌花柄权"的机制和氛围。古代长安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辉煌,当代中国的文化气候正在召唤着更多的辉煌。从思想构筑上说,纯粹的传统的中国的文艺学已经不可能了。如果说文艺是距离潜意识最近的意识形态,那这种潜意识的通俗化说法就是魂魄。重塑文艺学魂魄的途径之一是用"究天人之际于文本"的方法来丰富我们的审美历练,用"通古今之变于语根"的方法来深化我们生命的意义。文艺学的当代建构中还有许多更丰富、更深刻的意见,我们期望以此"沧海之一粟"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作家的艺术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地认识鲁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打算对鲁迅美学思想的源头——早期美学思想试作探讨,对它的基本内容以及存在的矛盾试作分析,以有助于正确地认识早期鲁迅。文艺反映现实生活——“一受二作”说鲁迅诞生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末期,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全面侵略,封建专制制度的日益腐败,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悲愤屈辱的印记;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造成他家庭的破落,势利的世态,浇薄的人心,又给他上了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工业是一种为资本所控制的商品化、技术性的文化生产,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在操纵商品消费、诱导文化消费、影响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某种强制性。文化工业的商品化消除了艺术的超越本性,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特点也导致艺术个性的失落,进而造成了当代审美文化的蜕变。文化殖民主义的渗透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工业出现了种种特有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工业应作出抉择,在重重困境中为本土文化杀出一条生路来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价值观念经过了两次倾覆。后现代主义既是现代主义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又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后现代主义的诸多特性的形成乃是其迎合市场、媚悦世俗的结果。后现代主义向既存现实表示妥协,从而毁弃了自身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姚文放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情只有挑明了才觉得它反常,以至使我们不得不为以往对此竟习焉不察、安之若素而感到诧异。美学史研究便是如此。我们已经有了多部中外美学史,但只须稍加检索便会发现,它们大都是美学思想史,也...  相似文献   
8.
意境探源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内容,历来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意境理论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是佛教输入的结果。笔者在考察我国古代有关美学史资料以后,对于这一观点颇感怀疑,故此试对意境之源作一探寻,以就正于大家。一意境的美学内涵是什么?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个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问题。我觉得明人朱承爵的解释较为剀切,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确实,所谓意境就是在文艺作品中情景并茂、物我双融所达到的那种高度凝炼、余味无穷的高妙境界,意境中的景不是毫无生气贯注的刻板摹写,意境中的情也不  相似文献   
9.
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美学史上曾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如果说前驱的骁将当推李贽的话,那么摇旗呐喊的殿军则是汤显祖。而与李贽、汤显祖同时汇入这股浪漫思潮的,还有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三袁与李贽、汤显祖在高扬美学主体性的大旗之下,结成了讨伐古典主义美学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戏剧以程式化为重要特色,它的每一个方面、环节、要素都有相对固定的规矩和套路,对于这种长期延续下来的规矩、套路,作者、演员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观众也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中国古典戏剧在结构布局上杂剧、传奇各有章法,在角色配置上生旦净末丑各有其态,在唱腔念白上喜怒哀乐体式不一,在身段仪态上雅俗贵贱不容混淆,就是舞台动作的概括功能和背景道具的象征意味也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就其深层意蕴而言,这种程式化的戏剧形式则是以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为潜在背景。中国戏剧美学较早就出现了为戏剧创作提炼法式、订立规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