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工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一事实为出发点,探讨了“相对后进性”潜在的“后发优势”在实现“追赶战略”中的意义和作用,客观地分析了西北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丧失的困境和原因,在总结国内外成功追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发地区走出困境、重新赢得“后发优势”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霍邱县委不断提高年度考核质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促进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提升,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强化年度考核的识  相似文献   
4.
一个没有民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信仰文化、没有前途、没有地位、更无凝聚力可言的民族。确立民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应有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会转型阶段矛盾显现,中华民族要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就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力来达到尚同的彼岸。而儒教的说理、世俗、趋善、海涵万象的社科特性,理所当然地再次担当起拯救民族灵魂的大任。  相似文献   
5.
完颜亮论     
对金代皇帝完颜亮的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的。作者通过大量史料,对完颜亮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改革与建树作了重新评价。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完颜亮不可能超越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然而,他在迁都、统一政令、发展经济、学习汉文化等方面的卓著功绩,又使他不失为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封建君主。  相似文献   
6.
去年七、八月间,相继看到《生活报》、《哈尔滨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报道“满族的发祥地敲定了”、“满族的龙兴之地”论定了。两文都是记者随黑龙江省的考古专家们考察论证的纪实,很有权威性。敲定的满族发祥地是哪里呢?是松花江与牡丹江汇合处的依兰县城郊马大屯。不久,在《黑龙江日报》的整版广告中,便赫然标明:依兰是满族发祥地。其实,关于满族的起源——发祥之地,近百年来或更远点说从三百三十多年前的康熙时代,就有不同意见。归纳起来就有长白山区、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7.
距今一千三百年左右,东北的古老民族族之一部———粟末(原生活在松花江流域,古时松花江称涑沫———粟末水)南迁营州(辽西)。在唐王朝与高丽战争之后,同高丽的遗民一起,在其首领大祚荣率领下,渡辽水越白山,迁徙至松花江和牡丹江上游地区,即如《旧唐书·渤海传》所载:“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弁山,筑城以居之。”“祚荣骁勇,善用兵,之众及高丽余烬,稍之归之。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圣历”是武则天最后一个年号,时当公元698年。大祚荣之所以建国曰“振”,系因其父乞乞仲象曾被武则天封为“震国公”,“…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呈现出不中不西的混合状态。他以动的文化精神为统摄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幅度的重组。郭沫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与他通过吸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形成的“生命底文学”的诗学观念有着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决定着《女神》的风采与格调。  相似文献   
9.
吴兆骞是何许人也,他何以会来到吉林,在吉林写起诗来呢?我们有必要对此作些简要的介绍。 吴兆骞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江苏呈江县人,字汉槎,生于明崇祯四年,即公元一六三一年。从小便有才名,十三岁随其父吴晋锡过浔阳去湖南赴任,做《湘阳》等六诗,又作万余字的《胆赋》,受到师友们的赞赏。明末结社风气盛极一时,吴兆骞是由著名的复社——几社发展而来的慎交社成员。青年时期才名大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文人领袖吴伟业(梅村)称他和陈维崧(号迦陵,清初著名诗人)、彭蒸遹(号骏孙,清初著名诗人)为“江左三凤凰”。清朝顺治十四年,吴兆骞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