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积极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环境优先,关切民生、解决民忧”的工作思路,依靠全市人民,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质量管理方面的现状,企业质量改进工作应有效地进行而不流于形式。基于制定企业质量改进策划基础上,把握质量改进的机遇,完善质量改进的度量,实施质量改进的评价。以A公司为例利用适用的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规律,发现在质量改进的实施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的结论,使质量改进工作更加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使自然服务于人的目的的行为就是劳动。劳动作为经济伦理范畴是历史的,它的内容和形式由不同的经济的社会形态决定。自然经济形态的劳动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但是建立在生产力低下基础之上,妨碍劳动的发展。市场经济形态的劳动产生劳动物化和劳动异化现象,对人类发展产生双重影响。一旦人类劳动与人的本性发展相一致,劳动将不再是人的沉重负担而是人的生命之源,从而成为人的自由发展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整体主义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机制又极大地压抑了个体价值的实现。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壮大和完善,个人的主体意识终于从尘封的牢笼中凸现出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诸如功利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等等的萌芽与发展,就是个人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表现。谈到个人主体,我们首先必须弄清“主体”一词的含义。“主体”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主体;其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认知主体;其三是实践意义上的行…  相似文献   
5.
张广宁 《理论界》2008,(9):209-210
本文基于对合资企业核心员工的重要作用及其跨文化考核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合资企业核心员工跨文化考核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即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共同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达到考核文化的统一;运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合资企业跨文化沟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宁 《理论界》2010,(5):211-212
本文通过对合资企业跨文化沟通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跨文化沟通的三个阶段,及对跨文化沟通阶段原则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提出了建议,为合资企业跨文化沟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广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 1.“二律背反”论 有些论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他们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伴随着道德退步,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尖锐对抗。市场经济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会同样出现。②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向中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确实产生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权力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上。上述丑恶现象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开启了个人对自我利益的关心这道闸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洪流才不可遏止,上述现象便无从根绝。 2.道德爬坡论 持“道德爬坡论”的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