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所论及的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理性的和合理的,是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建构的基础。理性的和合理的两个概念来自于康德的实践哲学,通过对罗尔斯关于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的论析,可以看出康德的道德哲学在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补充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从培育农村中小学生公益慈善意识入手,促进农村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农村乡镇以下的社团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成为活跃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近代哲学表面看来是"认识论转向"之后产生的意识哲学,但无论转向,还是意识哲学,都无法真正说清近代世界观的本质,反而需要以真理的内在性为前提。真理的内在性在近代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追求确定性和主体性控制。而这两个主要特征的实质则是近代人抛弃了高于人之上的秩序,只允许被人承认的秩序存在。  相似文献   
5.
张瑞臣 《求是学刊》2013,40(2):45-51
尼采并不反对一切价值观,只是坚持价值观应该服从于生命意志,在此前提下,尼采有其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他并非直接将古希腊价值观拿来与中世纪以来的所谓"奴隶道德"相抗衡,他所持的价值观实际是经过中世纪与近代主体主义熏染之后的古希腊价值观。无论是尼采对古希腊价值观的继承,还是对它的背离,都有着浓厚的主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张瑞臣  庄振华 《学术研究》2012,(8):14-19,159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体现出来的物质观,涉及物质的"本质—实存"这一存在结构、物质的主体化、物的关系归于人的关系、马克思独特的人道主义等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至关重要的观点;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是这一物质观初次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中崭露头角,并不是无源之水。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必须面对的一种危险,即以支配物的方式处理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