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双龙 《决策》2006,(5):52-53
在出现的“负面报道”中,有些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有些是被炒作夸大,但终归都是一种危机。作为地方形象的代表和守护者,政府此时一定要全力扭转形势,防止恶意炒作,地域歧视、谣言散布等因素造成的危机扩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是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结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多功能电能质量分析仪的研制,论述了该项目实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收获与思考,以期为开展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研究,正蓝旗蒙古族81.04%的人经常使用蒙古语言文字,13%的人偶尔使用蒙古语言文字,5.96%的人不使用蒙古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4.
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引起交际双方的不快从而损害双方的关系,因为委婉语具有避讳功能、礼貌功能、避俗功能、掩饰功能、劝诱等功能.了解其这些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觉和准确地使用语言,并且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尤时熙与明代洛阳的学术转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代洛阳学术经历了由初期株守程朱学说到中后期崇尚阳明心学及经世实学的转型。这个转型是由尤时熙完成的。尤时熙将阳明心学首传入洛,师承阳明心学又兼融传统理学,且具有一定的实学思想,以此开创了洛阳学术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在研究会计实训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提高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阅读时,一般遵循两种阅读方式:一是自上而下的交际性粗略阅读,即Top-down阅读;二是自下而上的知识性细致阅读,即Bottom-up阅读。两种阅读各有侧重,相互交替,相互作用,使读者达到最佳的阅读理解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采用“词义理解”和“思想理解”二种策略,并经历“适应、主题与框架的构建和领会与理解”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领导干部的“双肩挑”,即一人同时集管理工作与教学或科研工作于一身。人们对这种现象中哪些人可以兼职,哪些人不宜兼职,众说纷纭。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对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双肩挑”现象产生探源“双肩挑”现象的产生,大致有两种原因。一是在担任领导职务前即从事教学、科研工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忻州市窑沟村老干部姬守祺饲养大牲畜、治理小流域出了名,我曾访问过他,十年后的今天,老姬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德泽乡里,造福于民。这种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10.
德育应如何看待"利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中平 《学术研究》2005,3(6):117-120
利己从理论上讲只是一个中性词,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本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利己与利他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利己的手段才牵涉到道德问题.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灭杀人的利己之心,而是规范人利己的手段,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为利己正名是我国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