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和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品种,但王维的诗和他自己的画在美学风貌上却显示出异常鲜明的一致性。就情感内容而言,他的诗同他的画一样,经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缈空灵的境界和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稳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不尽如人意,业界对此少有系统深入的探析。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的概念、层次和运作模式入手,就完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的框架构建和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全面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迁徙权、平等权和受教育权三大宪法权利共同构成的公民迁徙平等受教育权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质。我国现行有美政策制度有违宪法的精神,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益的实现。作为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义务主体,国家应建立流动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保障机制,以落实宪法责任。  相似文献   
4.
浓缩智慧     
克尔恺郭尔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擅长以讲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下面是他的部分寓言故事的浓缩版。精神病人一个精神病人逃出医院,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精神有问题,走在街上,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地球是圆的。"他觉得这句话是真理,而讲真理的人是不可能被当做精神病人的。可是,他最终还是被带回了精神病院。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教师权利内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规定入手,分析高校教师的权利内容,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依法享有学校教育权、学业和品行评定权、享受法定待遇权、参与学校管理权、参加培训权和学术自由权。这对加深高校教师权利认识,完善高校教师权利保障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刊曾先后发表了文达三《“诗中有画”辨》(1988年第2期)和赵玉侦《试论王维诗“诗中有画”的主体内涵》(1991年第1期)两篇各有侧重、各有新意的文章。现在,又同期刊出文、赵二位先生就此问题继续商榷的文章。希望通过争鸣,能互有补益,并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只是由于本刊篇幅紧,所以对两篇论文均作了较大压缩,仅保留各自的主要论点及其论述部分(文达三原文10000字,赵玉侦 原文5200字)。在此,请二位作者及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原因,高职法律教育当前普遍处于萎缩状态,发展前景堪忧。文章围绕高职法律教育发展这一问题,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条路径人手,指出了高职法律教育必须结合自身强势找准专业定位,切实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提升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笔者提出了理顺办学体制,建立两级法律职业制度等宏观思考。  相似文献   
8.
工业经济学家──邓荣霖文达邓荣霖,1937年11月生于福建长乐。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经济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  相似文献   
9.
苏轼文艺理论的特色之一,是一个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概念范畴体系。在《“神”与“意”——苏轼艺论探讨录之一》(载一九八五年湘潭大学学报语言文学增刊)中,我们谈到,苏轼的“神”,通常是指作为观照描写对象的人和事物所特有的生命力和动态美。苏轼的“意”,则通常是指审美主体的包括思想、情感、意愿、气质、个性等等在内的整个心灵世界。在苏轼以前,还没有人象他那样,认定主体的“意”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统摄一切的头等重要的作用;文艺作品,只不过是主体心灵的一种外化、物化形态而已。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作者主体可以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而全然不需要客观的生活依据呢?不。苏轼是主张“寓意于物”、“意与境会”的。弥足珍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在前人已经提出的这样一些笼统概括的命题上,而开始认识到,在“意”与“物”之间,在“意”与“境”之间,也就是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有联结沟通二者,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客观中介在;这个中介,就是他所谓的“理”。对苏轼的这个“理”,学术界的理解很不一致。本文试图把它放在历史的纵横坐标上加以考察,看看它的涵义究竟如何,应当怎样估计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达 《淮海文汇》2004,(4):44-45
在人类空前惨烈的历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军事将领的涌现如雨后春笋。在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巴顿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对于他,军界和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历史评价。许多人认为:“巴顿将军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他是美国的首席坦克专家”;“巴顿是20世纪的拿破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