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作为知识创新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面临诸多挑战:学科发展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融合”;知识生产从“学科中心”走向“问题导向”;人才培养从“专业教育”走向“跨学科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学科交叉是推动大学知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大学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基于学科交叉的教育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应对现代社会变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具体表现为择业主体意识自我化、择业标准趋向现实化、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功用化、多元化和矛盾化,以及择业观渐趋成熟。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到转型社会利益结构重组、社会制度变革、文化价值变迁以及价值环境多元的深刻影响。进而对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价值导引做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是城市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社会经济条件与主要规划理念、政策保障之间的匹配度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影响.在中国城市面临空间增长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审视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综合规划在不同阶段的范式变化(包括主要背景、发展理念、规划要点、实施效果等),对...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转型”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社会转型的内涵和本质,阐述了社会转型中所体现的五个特征,即利益结构的重组、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冲突的加剧、主体意识的凸现、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李佳敏 《社科纵横》2013,(1):220-221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际关系最真实的反映。志愿精神是"舶来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蕴含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通过两种精神对比研究,志愿精神在雷锋精神的基础上对德性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充实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佳敏 《现代交际》2014,(1):156-156
新形势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重视课本中的"各类"实验,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要]当技术越来越影响着人类理性与情感的交流空间时,我们对同理心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使这种唤醒本能、承认他者的共情情感在更大范围上得到了展现。本文从媒介技术视角出发,试图阐明共情作为一种建立在共通人性意义上的情感能力,在虚拟现实的加持下弥合技术与情感之间的界限,实现情感共振的具体路径;以及作为媒介赋权的产物之一,虚拟现实本身的技术文化属性与情感挑战仍然契机大于危机的现实思考,为助推人与技术的深度交互、构建共情社会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产品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学界存有多种争议。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过错责任与担保责任相结合的综合责任体系 ,短期内我国实行单一的产品致害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条件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