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记载摩诃衍和洪辩的敦煌文献的梳理研究,基本上弄清了摩诃衍离开吐蕃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平息在敦煌日益高涨的反抗吐蕃统治的民族压迫斗争。与此同时,剃度洪辩为瓶巾弟子,不但考辨出了洪辩即吴和尚,而且还得出了洪辩的具体生卒年代,并介绍了其翻译汉藏佛教经典的成就,认为他为沟通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龚自珍、谭嗣同和杨文会为代表的士大夫佛教是晚清三大社会思潮之一。龚自珍首先张扬晚清“批判佛教”理性 ,而谭嗣同则第一次试图调和儒、佛和西学 ,杨仁山开始把天台宗和净土宗思想柔和在一起 ,创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 ,出版经书 ,培养佛教僧俗人才 ,成为“民国学术佛教之祖”。  相似文献   
3.
李尚全 《中外书摘》2009,(12):44-46
由于明开法师舍生忘死地护持和竭尽全力地工作,使今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藏经楼以佛教经典收藏丰富、善本图书保存良好而称誉海内外,为20世纪90年代创办戒幢律佛学研究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被佛教界和学术界赞誉为“冠绝东南,载誉全国”。  相似文献   
4.
佛陀生于公元前565年,圆寂于公元前486年,终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正式创立佛教。他本人在印度恒河流域传教四十五年,是为原始佛教。佛陀圆寂二百年后,佛教僧团分派二十部,是为部派佛教。约三世纪,龙树、提婆创立中观学派。约四至五世纪,无着、世亲创立瑜伽行派。七至十三世纪,密教盛行。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密教是大乘佛教。这就是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一、佛教在吐蕃得以传播的历史根源吐蕃王朝是以囊日论赞为首的娘、韦、嫩、侧绷、琼波·邦赛、桑郭米钦等奴隶主贵族联合专政的奴隶制国家。它之所以叫吐蕃,是因为在西藏的雅隆河——拉萨河流域各氏族普遍信奉过的“苯”教作为统一思想的原则,国家也就以苯教命名。吐蕃就是(?)的音译汉名。  相似文献   
6.
敦煌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但汉文化居主导地位。唐宋敦煌民俗佛教是汉传佛教儒教化的结果,糅有藏传佛教道教化的因素,集佛菩萨、祖先、天神崇拜三位于一体。研究唐宋敦煌民俗佛教应立足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汉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职工教育史论鲍连湘,李尚全我国铁路职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和铁路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上是三起三落.目前,我国有330万铁路职工。为了深化铁路职工教育的改革,我们应加强铁路职工教育史的研究。一、我国铁路职工教育的兴...  相似文献   
8.
佛教,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因此,笔者想通过本文对佛教概念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一番考察,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求教于学界及佛教界的方家和同仁。一、“佛陀”的意思和内涵据唐·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说,“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汉语词,意思是“觉者”。又据《佛地论》卷一、《大乘义章》卷十等佛典的解释,“佛陀”的内涵有自己觉悟及利益他人两者圆满具足之意。可见,“佛陀”的内涵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先生”或“老师”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中的禅宗卷子,为数相当可观。仅禅宗五祖弘忍的《蕲州弘忍和尚导凡趋圣悟解脱宗修心要论》(简称《修心要论》)就有八种之多。可见,《修心要论》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过。但,《修心要论》的作者是否是五祖,这,在学界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自知学养不深,又不甘寂寞,拟写了这篇拙文,抒发已见,乞教于达者。《修心要论》流传的时代《修心要论》又称《最上乘论》、《一乘显心论》,关于它是否是五祖的作品,在国内学界,从公元670年到本世纪80年代,主要有三派意见:  相似文献   
10.
吐蕃佛教,西藏佛教史家又称为前弘期佛教。它不同于10世纪以后形成的中国藏语系佛教,但它把佛教引进到了藏区社会。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因此,笔者拟对吐蕃佛教作一粗浅的论述,请学界方家及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