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斌 《求是学刊》2001,28(4):16-18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瑟琳·鲍嫪(Roslyn Wallach Bologh)任教于纽约圣约翰大学,是美国较年轻的一代学者之一。她很早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感兴趣。1979年,她在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写成并发表了《辩证现象学:马克思的方法》一书,对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作了现象学的解释。鲍嫪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典型的现象学的立论方式,因此,她称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辩证现象学”。  相似文献   
3.
实践概念在近代辩证法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它是康德以来的新理性主义(即辩证法理论)哲学立论的关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也正是在这个关健性问题上批判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遗产,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建立其上的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界论述得还很不够,许多人甚至根本忽视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论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法理论上的这个转折,以便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一、黑格尔哲学中以实践为核心的总体性理论及其局限在黑格尔之前,康德把理性的最高意义表述为消极意义的辩证法;康德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哲学则从积极的意义上探讨理性,从活动,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讨论理性。初步完成了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转变,继费希特、谢林之后,黑格尔系统地研究了理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罗列在当代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西方社会学者的话,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肯定要名列其中。其声望的获得一方面得益于一些中国学者的鼎力介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他所建构的雄心勃勃的社会理论,不仅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界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影响着社会学以外的诸多学科,而且其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英国  相似文献   
5.
最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部主任王锡君和副主任胡永钦,请他们回答了有关马恩著作新版《全集》和《选集》的下述问题: 问:为什么要编译《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 答:从翻译的角度讲,《全集》第一版译文的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知道,马恩著作大部分是用德语写成的,还有一部分分别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写成。而《全集》中文第一版编译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还缺少大批精通德语、法语和英语的翻译人才,另外,马恩著作也还缺少比较齐全的原文版本。因此,《全集》大部分著作只好从原苏联  相似文献   
6.
我们往往把企业中的按劳分配原则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工资分配原则,很少考虑按劳分配原则中包含着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内容.这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研究不能深入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甚至影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至于使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往往只是在产权关系方面做文章,却很少直接从分配关系方面入手解决重大的改革问题:按劳分配一直被认为是经典作家为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种主要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原则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劳动要素参与劳动分配的原则;这里遇到的问题是,劳动者过去的劳动是否应该参与劳动分配?从理论上说,如果把按劳分配原则贯彻到底的话,那么,过去的劳动也属于劳动的范畴,当然也应该参与劳动的分配.真正的按劳分配不但应该包含劳动的工资性收入,而且应该包含劳动的财产性收入,并且,劳动者不仅参与工资分配,还应该参与企业的风险分配和利润分享.企业的资本回报比例应设立边界.总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把本来是分配关系不合理导致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的重症用产权调整的猛药进行救治,这样一种明知不对却不得不为之而且确实在短期内有效的经济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政府官员的腐败,包括农村集体经济消失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令人痛心的.另一方面,目前通行且受到大众普遍抗议的高管高薪政策也同样不是解决之道.公平正义问题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公平正义不应只是一个口号,应提出更加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引入市场机制是我国2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剥削问题以及职工持股问题等,都是大家普遍关心和考虑的问题。这里  相似文献   
8.
刘-费-拉二元经济理论一度是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该理论的导向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工业产能过剩与农业剩余不足并存、高资本积累率与城乡失业并存、投资过度与消费需求不足并存的困境,国家利益因之受损,经济发展高度对外依赖,缺乏自主性和可持续性,主导产业低端化.只有客观认识二元经济理论的局限,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这两个术语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多的。早在1994年,笔者曾就这个问题与当时来中国主讲全球化问题的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德里克先生讨论过。德里克先生说,“现在讨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话虽如此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意共的一位领导人和参议员安东尼奥·班菲,代表作La ricerea della realta(Floreca:Sanooni,1959)。早在1930年,班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