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汲喆 《社会学研究》2005,(1):232-24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宗教社会学的理论进展主要在于对经典“世俗化”(sécularisation)理论的批判。其基调是不再把世俗化与合理化(rationalisation)看作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体两面,而是以动态的观点,关注宗教形态的多样性及其变迁,重新勘定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个体与宗教的关系。这就要求发展出新的研究范式,以把握在当代社会再生产条件下的宗教事实(faits religieux)。在这方面,卢克曼(To-homas Luckmann)、伯格(Peter Berger)、贝拉(Robert Bella)和吉尔兹(Clifford Geertz)等人都做出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但他们的理论织体,大体上不…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卢梭的政治哲学和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策略性折返,本文探讨了由贝拉重新诠释的公民宗教概念所隐含的某些基本命题,分析了可欲的公民宗教的性质、功能和建构原则。作者指出,公民宗教是现代社会之神圣性的非宗教表述,它的基础是法治和公民社会,建构公民宗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保卫名副其实的社会,为此必须坚守共和价值,并将民族道德与人类道德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礼物交换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礼物交换的研究,莫斯不仅超越了涂尔干理论中神圣—社会与凡俗—个体的二元对立,而且说明了道德行为兼具的可求性与强制性,揭示了社会纽带建构与存续的逻辑,从而进一步回答了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所关注的"人性/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与此同时,当代的研究还表明,礼物范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教之不可化约的独特属性,即涂尔干所说的宗教所具有的"自成一类的力"。在一定意义上,莫斯的《礼物》是对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答复或重写,而礼物交换就是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转型理论的地方性景观──林南教授谈东亚与中国现代化西方所经历的经济,技术领域里的“产业革命”,政治领域里的“市民社会”,文化领域中的“现代思想”的形成,是经典现代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石。近几十年来东亚国家的崛起,却有力动摇了经典理论,同时提供了发展新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