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论近中国茶馆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力 《东方论坛》2002,(3):42-46
在近代中国 ,茶馆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并承担着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功能。茶馆与民众的经济生活相关联 ,也是民间纠纷调解的重要场所。同时 ,作为一个公众活动的场所 ,茶馆也是民间社会信息传播的集散地 ;民众在茶馆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也使得茶馆成为一种控制舆论的力量。茶馆的这些功能是近代民间社会内在运作逻辑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所剩无几     
牛力 《领导文萃》2010,(9):79-79
  相似文献   
3.
这是北京惟一一家从事社区矫正培训和心理矫正的志愿者机构,在它的麾下聚集着一大批经过专门训练的志愿者。2005年3月21日,我们带着好奇和探询,走进了他们。在北京东城区司法局办公楼地下室一间不大的小屋里,我们看见了从北京的四面八方赶来的心理矫正志愿者们。如果再选择职业,我会选心理咨询师第一个自我介绍的是一位30出头的小伙子。他的脸上刻着刚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军人。“我叫薛煌,3级心理咨询师。”“您的职业?”“军人,部队医院的医生。”果然不出所料。原来他是北京一所很有名气的部队医院的医生,来这里是源于自己的孩子刚刚2岁…  相似文献   
4.
竺可桢是推动中国近代地理学学科建制的关键人物。他于1913—1918年在哈佛大学研习地理学和气象学,归国后将哈佛地质学与地理学系的“双名词系科”移植于东南大学地学系,以“科学的地理学”改造传统地理,推动建立中国的新地学。然而地理学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学科的成长,在1925年竺可桢离校后,地质学后来居上,主导了地学系,地理学在人员聘任、经费分配、课程设置等方面发展都受到束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地理学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因政治关切支持地理教育,推动中央大学地理学摆脱对历史学、地质学的附丽,寻求独立的学科建制。由于大学系科之争和地理学汇通文理的学科特征,地理系独立后在院属问题上又添波澜。竺可桢及其弟子熟悉欧美地理学的潮流和体制,坚持在理学院下建设独立的地理系,倡导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新地学,中央大学地理系于1932年重回理学院。竺可桢对于东南大学地学系和中央大学地理系的学科构建,深刻地影响中国近代大学地理学系的创立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PDCA"思想为指导,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将模糊综合评定法应用于兵器试验中武器准备与发射环节的风险管理中,并以某型火炮准备与发射为例示范性地进行了风险管理,为常规兵器试验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和声的共同逻辑规律(特别是在和声学教学方面) 的研究系列之一。人类音乐实践活动在音材料的使用上,是向着复杂的、多元化的方向演进。本文认为:和声的基本材料可以从音阶材料和音程材料两个方面来认识(和声外音除外) ,并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和声材料使用的复杂化过程和表现作用,在亨德米特理论的控制下达到内在的高度统一,体现出共同的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水平与实力的综合表征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学科建设 ,是摆在高校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学科交叉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 ,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科交叉为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要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跨学科研究 ,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 ,使得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了大学治理中的二元权力结构,既相互制约和补充,又相互冲突和交锋。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存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挤压,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力的缺失。行政学术化遵循以学术为本位的思路,以构筑具有学术背景的学术行政管理阶层为中心,是对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发展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