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在我国廉政建设中主张广泛借鉴欧美各国的廉政建设经验。客观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廉政建设体制相对更加完善和卓有成效;不过,这些经验在我国是否适用,不能仅仅依据经验本身,更多的则取决于中国是否存在国外经验生长的土壤。由于这些国家的近现代发展历程、廉政建设面对的国情与我国有较大的相似性,因而其廉政经验比较符合我国的廉政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2.
牛磊 《齐鲁学刊》2008,(1):93-96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农村政治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之一。政治民主、政治参与、政治秩序等作为农村政治发展的内容,是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追求。作为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村民自治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长点。它标志着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政治参与,旨在维护农村的社会秩序进而维护中国政治秩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目标实现和发展、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成长和就业创业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新形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最高阶段的定义。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在建国以前就对未来的执政之路树立了公民本位的政治理念。在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民众自觉权力观的政治启蒙,到民主的制度化和制度的民主化进程,逐步确立并完善了公民本位政治理念的建设目标与方式,并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最终实现了政治的回归,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作品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做得如何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进度.本文从学习程度、学习阶段、作品风格以及学习者的音色等方面对声乐曲目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的社会思潮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一元主导与多元包容的有机共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社会思潮对意识形态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认知其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为此,我们在牢牢掌控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适时把握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家族文化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要,今天依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虽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性,新时代也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统家族文化传承主体逐渐缺失、传承过程发生改变的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致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日趋衰弱。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应当在遵循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其现代社会价值,让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成为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学史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继承这一思想,湖湘学派的代表学者张栻从多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理论深化。人之心即"天道之在我者",即是天理的呈现。既然人与万物都源自天地生生之意,便应通过一套"反身而诚"的功夫将仁爱精神"推"至万物,以实现"民胞物与"的目标。这种仁爱并非普遍无差别的兼爱、泛爱,它必须通过一套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予以实现。这种看似有所隔、有所分的爱有差等的实践方式,因其贯穿着儒学"一本"的精神,因而是真正的"廓然大公"。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对传统孝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社会,而传统孝文化是人与人和谐的价值渊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始动力。传统孝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