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说起“和谐文化”,人们总是充满憧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短短27个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折射出当代人的一种美好理想,“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2.
早在1999年,世界银行在年度报告中就提出,国家把部分职能向下移交给自治地方与自治社区必然将成为21世纪的发展潮流。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的兴起,则更为社区自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治理”理论强调将公共事物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从传统的政府垄断中解放出来,形成一个社会各单位共治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社区自治(这里主要指城市社区的自治)获得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然而,我们在为社区自治获得快速发展感到欣慰时,却不得不重新审视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社区自治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信任危机指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缺失或者地位权利的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状况。众所周知,信任是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个基本机制。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信任却似乎陷入了一种畸变的状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社会毒瘤正慢慢侵蚀社会信任的基石,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增大了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和整个社会发生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牟永福 《学术论坛》2005,(3):110-115
信任危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病态体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信任是一种人的行为体现形式,它的发生和存在依赖于关系所构成的特定情境,即场域.人们在建立信任关系时普遍根据"人"与"己"的"关系"前提来作出对相互之间关系的判断和行为反应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和现代性的降临,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大多情况下不再受"在场"的支配,"缺场"的孕育日益导致"时空的虚化",迫使现代社会信任的发生及其处理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场域的改变使得关系运作的"路径依赖"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5.
牟永福 《中州学刊》2005,(4):125-127
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正在失去应有的弹性,规范的过分拓展严重压缩了理性的选择空间,道德立法的缺失把道德主体本应在规范与事实之广阔空间的自由选择变成了在规范与事实两极之间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规范与现实之间维持合理的张力,但首先要解决一个支撑其合法性存在的评判机制问题.并且,道德实践的可能性还有赖于两个基本实践保证:理想个性化和效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歌谣史上,《左传》占有着突出的地位。它是研究春秋歌谣的重要史料,共收录歌谣达20余首。这些歌谣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时政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这种政治功能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预言功能、美刺功能和外交辞令的功能。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进行一番考察和评价,不当之处,望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幸福?简单地说,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在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中,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有什么差别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话语困境及其话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话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话语主体间实现有效交流的首要载体,其最显性的功能就在于话语主体对彼此之间表达意义的共同理解。但是,这种理解的有效实现并不完全依赖于话语内容的准确性和主体知识结构的丰隘,而更决定于话语间性的张力度:张力太大,则抑制话语功能的有效实现;张力太小,则主体之间就会失去交流的意义。话语间性在话语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符号差异性;二是主体间性;三是语境间性。虽然,话语间性在话语实践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社会学问题或者语言学问题,但是它的逻辑根源却只能在哲学认识论那里寻求到存在的合法性。话语间性的存在使得话语主体的话语实践更显得丰富多彩,但其衍生的符号异化、文本冲突和话语霸权等问题却使得主体间表达意义的理解受到阻碍。因此,如何把握话语间性的两重性,突破话语间性的两难选择,就成为主体间达于共同理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取得城市居民的国民待遇,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排斥。新生代农民工不仅缺乏对城市社会的话语权,而且也没有掌握对自己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的发言权,没有合法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我国的管理体制是属地管理,居民只有在个人与户籍相吻合时才会拥有各种合法的权利,他们在城市中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政治和社会权利无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收入的差异性是指城市居民在收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或不平等程度.作为一个新的分析视角,"社会排斥"理论不再囿于贫困问题的表达视域,而是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学方法对城市居民收入差异性的解释垄断,以其特有的概念架构和研究范式,揭示了掩盖在经济技术指标下面的不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反"社会排斥"的政策回应,政府处理城市居民收入差异性的行动方案应该嵌入"社会融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