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社会学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俗语有云:"打春的娃娃,迎春的鸡。"立春,又称为"打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有资料显示,在周代,立春这一天,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习俗,寓意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习俗,具有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如今,在山东、河北、安徽等地还保留着在立春节气给小孩子戴"春鸡"讨吉利的习俗。家住山东省枣庄市韩桥村的牛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桃木亦名"仙木""神木""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辟邪驱鬼的材料之一。宋代以后,人们常用桃木板写春联,悬挂在门旁,用来辟邪和迎接新年。正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此之外,桃树也是中华民族寄托美好愿望和憧憬美好生活的载体,《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最好的依据。现在,桃木雕刻这门手艺已经列为国家非物质  相似文献   
3.
正挥毫作画,流沙作画,泼墨作画……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是用近500℃高温的火笔,在不到1毫米厚的宣纸上作画,你见过吗?在合肥市就有这样一位奇人刘凯,以“铁”作笔,以“火”为墨,寥寥数笔,一幅幅山水、花鸟画便跃然而出。铁和火的吻痕刘凯今年80岁,慈眉善目、精神矍铄的他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笔画”的第三代传人。“火笔画”最初名为烫画、烙画,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据传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