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特别是MTI的设立形成了翻译专业建设和研究的新热潮,取得的成绩喜人,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思考探讨摸索,使翻译专业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作为文学领域的一种特殊文体,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是不同的.从日渐衰落的“作者中心论”和如今盛行的“读者中心论”的翻译策略方面进行分析,以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文学名著《尤利西斯》为例,简要论述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优缺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处理好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庞德作为西方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主将,通过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为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他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创造和独特的句法结构,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并将之运用到诗歌创作实践中,开了西方意象派诗歌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方面的影响.不管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其主体性都得到了彰显,其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6.
以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迁移现象的形式及影响,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翻译与文化迁移的内在关系,对翻译所涉及的文化迁移现象做初步的探讨,为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迁移现象及认识翻译对文化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情景喜剧幽默有其独特性,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项,不同于一般的电视剧电影翻译,翻译时常常会造成文化缺省。同时,情景喜剧幽默不仅包括言语幽默,同样包含非言语幽默,比如演员的动作、道具以及背景音乐等。在翻译情景喜剧时,这些因素也要考虑进去。针对情景喜剧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来补偿缺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尤利西斯》中语码转换的文学意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斯·乔伊斯的巨著,被誉为“天书”、“奇书”的《尤利西斯》中大量出现语码转换,成为该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色。语码转换在《尤利西斯》中以两种形式出现:人物思想活动中的语码转换和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一反传统小说中作者不断站出来解释人物意识活动的作法,乔伊斯将自己隐于人物背后,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和会话,借助语码转换手段,真实揭示了人们意识变化,在呈现斯蒂芬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语码转换在发展文学创作手段和改变传统阅读方式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批评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在我国对翻译批评的研究还很不够 ,在翻译批评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批评缺乏科学的方法 ,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 ,缺乏客观公正性。一个合格的翻译批评家要明确翻译批评的宗旨 ,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精神 ,要熟悉掌握翻译批评的科学方法 ,要深刻理解翻译的实质和有关的翻译方法及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诗歌意境在翻译中的成功再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首诗翻译的成功与否.本文基于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和阎德胜教授的逻辑翻译理论探讨诗歌翻译中的意境再现.诗歌翻译中只有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才能再现原诗的意境.而要想在译入语中实现这三美,又需要遵循译入语的审美逻辑.二者缺一不可,逻辑是前提,三美是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