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下游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并成为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南京必须构建城市群式的大都市圈,才能加强其超越省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本文着重从都市圈的空间区位和功能作用的角度分析南京的投资环境,进而对南京大都市圈的重点投资产业和空间发展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下游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并成为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南京必须构建城市群式的大都市圈,才能加强其超越省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本文着重从都市圈的空间区位和功能作用的角度分析南京的投资环境,进而对南京大都市圈的重点投资产业和空间发展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1.南京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 南京是全国有名的特大城市,但城市道路适中,占用土地较少,并与绿化系统相融,改善了城市环境。经测算,1997年7月,南京市主城以内路宽12m以上的贯通性道路总长度为336.2m,总面积尾281902m~2,路网密度为138km/m~2,道路面积率为3.……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都市的区位功能与投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大都市的空间区们优势六朝古都南京位于我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端,横跨长江南北两岸,西与安徽省巢湖、芜湖、马鞍山、宣城临界,东与镇江、扬州相邻.南京是我国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对江苏城市化进程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预测,我国加入WTO的各项承诺在2005年完成以后,GDP将比不加入WTO的情形提高1.5%。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 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2.6%,高于全国9.8%的水平,预计2005年江苏省 GDP将提高 1.97%,GDP增加 50亿元左右[1]。对江苏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国际经贸对江苏经济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不仅对近期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中长期经济发展、初步实现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经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与…  相似文献   
6.
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领域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由于区位是决定零售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商业区位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外商业区位研究的新进展,认为商业区位研究视角出现多样化趋势,并与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更加接近,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引入促进商业区位研究从单纯经验性描述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区位选择程序和模型也由静态分析逐渐过渡到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7.
管驰明  姚士谋 《城市》2006,(6):70-73
一、绿色城市与城市绿色空间 (一)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理念最早是由现代建筑运动大师勒·柯布西耶在1930年布鲁塞尔展出的"光明城"规划里提出的.他设计了一个有高层建筑的"绿色城市",房屋底层透空,屋顶设花园,居住建筑相对于"阳光热轴线"的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空间.他认为,城市应该修建成垂直的花园城市,在房屋之间能看到树木、天空和太阳.绿色城市理念在"二战"之后前苏联与东欧等城市重建中开始大规模地付诸实践,较典型的实例是华沙、莫斯科和平壤.绿色城市是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空间结构必须使城市内外部系统之间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循环得到优化,城市各种能源实现高效利用.绿色城市拥有广阔的开敞空间,如花园、公园、农场、河流或小溪、海岸线、旷野以及和人类共存的其他物种,如植物、动物.基于生态理念的绿色城市是当今很多城市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商业业态变革背景下城市商业空间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老商业空间重组过程中,新商业空间往往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城市新的生长点和集聚点,削弱传统商业中心的地位和功能,使垂直的商业网络格局演变成垂直和水平相结合的商业空间格局,并加剧城市功能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