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在过渡期构建推动二者衔接有序、有效的长效机制,有其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在严格遵循延续性与创新性、常态性与兼顾性、规范性与灵活性、实践性与前瞻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基础上,沿循“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执行落实—动力接续—协调管理—反馈完善”的基本思路,建构衔接机制的集成方案,以期为过渡期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助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逻辑和内涵特征分析,基于"主体—载体—客体—结构—机制—目标"的框架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多重困境进行新的诠释,并以此提出和构建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现阶段加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但在政府主导型或行政嵌入式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因受以现代化和城镇化为特征的发展主义思维逻辑影响,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定位存在认识偏差,导致在整治实践中存在政策扭曲、错配和异化行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潜在风险。文章尝试突破"经济—社会—生态"等正外部效应的分析进路,以风险视角切入,探讨风险的多重样态及其治理逻辑,并提出有效防范或治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战线”的同时形塑了一支革命的“文化军队”,不仅对塑造革命意识、激发革命行动、丰富革命生活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革命文艺理论成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溯延安时期文艺发展历程,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真理性、坚守中国共产党文艺领导的方向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人民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村和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指标.本文尝试从和谐文化视角探讨其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当前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以此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翟坤  谭春晓  徐芃 《城市》2011,(7):42-46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性服务业的依托载体,是指城市中成点状、线状或面状分布并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医疗、文化与商业社会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公共物品,以实现供给效率与公平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私人设施则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实现新时代"三农"协同发展的总抓手。从"时代之问""时代之蕴"和"时代之路"的总体视野给予"三农"发展"时代"观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维度。但随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日益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各类权力或权利主体的社会行为不断经由"空间"塑造出来,"三农"问题就不仅体现为由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发展问题",而是更深层体现为由工业化、城镇化引致的"空间问题"。从"发展"到"空间"的转向,为"三农"协同发展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全新视域。当前,既有研究不仅缺乏对"三农"发展"时代意蕴"的揭示,也忽视了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空间"建构。因此,在解构"三农"发展蕴含的"目标使命-战略转向-关系重构-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策略调适"等"时代蕴涵"的基础上,建构基于城乡空间结构共生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制度"协同的乡村振兴集成路径,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理路与范式。  相似文献   
8.
[摘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主要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复杂的结构矛盾和滞后的制度供给等三大约束瓶颈,因此文章以“资源·结构·制度”分析框架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收回制度、农地保护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对粮食大户实行倾斜的财政支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二是不断优化粮食产供销面临的品种结构、供需结构、区域结构、主体结构等;三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粮食市场宏观政策调控体系、粮食物流和仓储体系、粮食安全动态预警应急体系、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和粮食安全战略体系,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