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梅林  翟婧彤  王振坡 《城市》2015,(9):43-48
随着我国新一轮涉及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土地制度及金融体系等诸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构建合理的土地储备规模与周期,作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变革的关键环节,对于加强土地储备制度的科学性管理和预期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精明增长理念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指导,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储备方式、土地储备规划及土地功能分区等问题,进而从城市发展需求估计和城市开发容量两方面系统构建土地储备的合理规模与周期的预测、评价体系,力求土地储备向精细化和过程化管理转变,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基于信息经济学构建互联网与交通行业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从政府规制、行业发展和居民出行的角度分别剖析互联网因素对城市交通的作用机理,探索未来城市交通的变革与发展方向,提出从顶层设计、法律制度、平台管理等方面加强互联网交通的普适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首位城市规模、4城市指数、变差系数等指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四大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合1994-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区人口,利用Zipf法则、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城市规模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整体不高;首位城市带动作用不强;城市体系演进呈先集聚后分散的发展特征。应当从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体系结构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土地储备结构和供应时序是城市土地储备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地储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反规划”理念以生态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建设用地先行、以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土地储备与供应方式,倡导“先底后图”的城市规划理念。将土地价值捕获和城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方法运用到土地储备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能够带来生态、社会效益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其对周边土地的价值捕获效应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为城市带来长远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打破区域分割,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重点难题。综合考虑“互联网+”、高铁等新兴因素和区域政策、城市空间布局等传统因素对交通一体化的影响,深入剖析天津城市交通与京津冀区域交通在规划制定、功能设计、建设时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提升“全过程通勤”效率、积极应对三地间利益博弈、强化天津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完善天津港功能设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交通建设发展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9-2013年城区人口数据,运用“等级钟”、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呈现明显发散增长态势,首位城市北京的集聚效应过于突出,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力模型”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机理,提出深度激发内部影响力、合理利用外部影响力、综合发挥城市群演进动力,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